共37051条记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报,作者覃剑锋编辑说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要进一步改变以文本翻译与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形式,走向深度学习,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覃剑锋老师看到了古诗文“言、象、境共生”的特点,并以此解读《蒹葭》一诗,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领悟诗歌主旨、进行审美鉴赏,实现深度学习。请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第四学段古... [发表时间:2023/8/16 14:28:55]
[摘要]:【摘要】专题研讨类学习任务群是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延伸与拓展、提高与深化。人教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聚焦文化核心理念,围绕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专题研讨内容,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和综合学习的目标。教学本书,要注意课程定位、编写特点和策略开发。【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课程定位;编写特点;策略开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在高三年级... [发表时间:2023/8/16 14:28:21]
[摘要]:【摘要】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依据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任务群,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分析教材内容,重新组建文本群;确定情境性任务,设计与文本群相匹配的子任务,开展进阶性学习活动;设计内嵌学习过程的写作任务,在读与写的互动中帮助学生检验阅读效果,提升写作能力。【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任务群设计;学习进阶单元整体教学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依托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实现目... [发表时间:2023/8/16 14:27:47]
[摘要]:【摘 要】结构不良问题对中考命题和语文教学具有引领性意义。本文在梳理结构不良问题内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题聚类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了2022年中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结构不良问题,总结出三个命题特点:创设真实情境、开放作答场域,重视高阶认知能力考查,以及融合复杂多元组织要素。进一步参考结构不良问题特征和命题特点,从创设学习情境、设计结构不良学习任务、运用表现性评价手段、精巧设计课后作业等方面... [发表时间:2023/8/16 14:27:13]
[摘要]:【摘要】理解核心素养的“整体关联性、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凸显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等要义,是实施素养导向教学的逻辑起点。同时,教师须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从制定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以学为中心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具体教学环节中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各有侧重地落实等,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关键词】核心素养;要义理解;教学实施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 [发表时间:2023/8/16 14:26:3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报,作者孙绍振全国多地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与考试相关的讨论热度持续不减。围绕这一年一度的大考,人们依旧将关注点放在了高考作文题上。纵观今年的7道高考作文题(点此了解2023高考作文题),不仅试题文字简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凸显出对考生高阶思维品质的考查。2023年的高考作文题难度如何?有何命题特色?应该如何组织写作思路?今年,我们继续邀请著名文艺理论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孙绍... [发表时间:2023/8/16 14:26:04]
[摘要]:句子本身没有语法错误,也没有歧义,甚至难以指为不合逻辑,问题只是在于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客观事实不符。这样的句子该不该算作病句?假若属于病句,又该如何归类?且看以下对于两个疑似语病的例子的分析。一这是18年前的一件旧事,当时只是随手记下这则语料,并未形成分析文字。谁知此后不时遇见类似情形,使用者不以为语病,阅读者习以为常。这里只能吹毛求疵,揭示症结,以期规范语言文字表达,还读者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20... [发表时间:2023/8/16 14:25:24]
[摘要]:【摘要】课程知识具有内容、形式、旨趣三个维度。以此考察“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知识可发现:该任务群知识内容较为丰富,知识形式与知识旨趣则有待完善。基于此,本文对该任务群知识内容作了简要梳理,对其知识形式与知识旨趣作了初步建构。【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知识论;知识建构知识是素养形成的基本要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现代,需要学习语文学科本体性知识,建构语文课程知识。[1]语文课程知识主要表... [发表时间:2023/8/16 14:24:48]
[摘要]:【摘要】文本不是线性的,甚至也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结构,由表层意象群落或叙事过程、中层情志的运动和深层艺术形式的特殊规范构成。有效的阅读乃是将每一层次的直觉转化为观念,直觉是无限丰富的,观念的形成需要综合与分析的结合,这是非常艰巨的,带着原创性的。大概念论者拒绝原创,离开分析,片面强调综合,在单元文本以外去“假设”“关联”,于是导致了“伪综合”。这就不能不背离以独特为生命的文本,甚至严重歪曲文... [发表时间:2023/8/16 14:23:39]
[摘要]:【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苏轼作品有7篇,其中诗词共6篇。这些诗词普遍蕴含着自然天理和人生哲理,具有“理趣”之美。笔者从苏轼崇尚表达“理”的创作理念、受庄子技艺自由创造论影响、坚持静观和观物实践三个方面,揭示苏轼诗词蕴含丰富、深刻哲理的原因。本文将苏轼诗词哲理意蕴的表现概括为三个方面:从自然天理引出人生哲理,用自然天理暗示人生哲理,即兴议论人生哲理。笔者认为,小学阶段苏轼诗词哲理的教学应该注重... [发表时间:2023/8/16 14:23:0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