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们村算是个大村,三百来户,小时候听村里人说,有一千多口人, 两大姓,一个姓王,一个姓汪,同根一脉,一个祖宗。据像白胡子大爷 那样老而还健在已为数寥寥的村中老人说,两百年前姓王的祖辈在一个 旱年里,拖家带口拉着山区黄牛从远山逃荒迁住在这里时。在那时,如 今已建村造田的很多地方还是水泽一片,荒草野径,不知有谁为它取个 名字。这些山里祖祖辈辈穷山僻壤过生活的山民, 在这水泽边通过努力, 排水围田,整修堤坝,山区黄牛也变成湖地水区的水牛,一个个便于好 记又形象的田地称呼名字叫响——“南湖洼、东边坡, 二股地 ------”。 后来有了死人,也不叶落归根,就新葬在这里,那埋人的地方叫“新坟 地”。正如人们也给这个新建的村庄取了一个贴切的名字那样——河川 村。四周的田野河坡因有个响亮的称呼更富有灵气, 欣欣向荣一片生机, 村民从此安居乐业,生活改善了,娶妻生子。他们认为这是河川的水给 他们的恩赐,并且想永世得到水的滋润和仙河的佑护,于是认为水是他 们的神明,一部分人就将王字边加水,变姓为汪字,以示水色圆润生活 滋润。听传说, 当时还搞了隆重的祭天敬水仪式,修了家谱,发过誓言“永 世是一家”。如今村中汪姓人数十有六七。老人们总是很笃信,改了汪 姓确实是让他们后世子孙枝繁叶茂。
家家生养得多,自然地有些不得不贱养着长大的。一家两三个、 三四个小的是常有的,还是受人多力量大人多好种田的思潮的影响,生 孩成了风气,像是比着干似的,多子多福便成了生育的原动力。后来听 说搞计划生育的妇联主任杨月娇,用她那巧牙利齿煞费苦心地在村里到 去做少生优生宣传和督察节育工作。她为人执着政治热情高昂,总是大 之以理小之以情,抱着计生宣传政策走家串户,但还是收效甚微。再加 上本村就坐落在仙河的河湾里一处高地区域上,农业长久的经营已是绿 树成荫,河水长久冲击出的小河源,低处平坦且田地肥沃,水源也好。
这块天然特有的土地、田塘,是田园县几个主要公社产粮区之一,邻乡 别县无法与之相比,算是一个田肥水美能流出油水的地方。所以那个时 代这里生产队田地多又产粮丰富,名声又在“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 宣传影响下,本村小伙子娶媳妇大多不是问题,更助长了生养的风气。
在多少年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的出生以致像我一样出生的, 恐怕是这个时代这个村落的产物。生出来可养活,好坏不论说,至少能 长大后娶上媳妇生一堆娃吧,为这个村人丁兴旺作点贡献,农业后继有人。
离县城也不远,只有三十几来里泥土路程,中间又穿过和田公社所 居地。一条先是经过多少代人踩牛踏而成的泥泞小路,后经过几次大的 整修,如今较平坦的河川村级公路连接起公社镇直至县城。修建如此超前, 主要的是因为这里是本县本公社主要产粮地,为方便交国税运国粮。在 五几年,国家保产保口粮的政策需要,县级统战,公社宣传,沿边村民 扎起红旗,挑着担筐,拎着铁锨,敲着锣鼓响应,这样直通县城里穿连 公社政府一条几米宽的土路建成了。路面碾压夯实紧密,下雨天只要时 间不是很长,准保不会被人的大脚小脚踩踏或车的胎辕碾辙成为泥泞路。 这与百年前一条在人踩脚踏自然成形的泥泞小道,不能同日而语。
京东线上: http://item.jd.com/10151166319259.html?sdx=ehi-lLxFuZiE6JnJZIJdisAjsTmTDQIrsmNPtq5DaJH7cJjULpha433to0rhVA(心诚
淘宝线上: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ft=t&id=917077208187(心诚 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