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小学教研

37051条记录

  • 71.指向唯一性:基于图形要素教学的表现性评价设计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方案中明确肯定了表现性评价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表现性评价体现学生为中心、指向学习进阶,能有效引导教师为理解而教,促进学生有深度地学,让课堂从“知识叠加”走向“整体建构”,从“机械训练... [发表时间:2025/4/15 16:24:34]

  • 72.任务逻辑与小学语文单篇教学转型

    [摘要]:我们都清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无疑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有力工具。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学习体验;又似一把精准的梳子,梳理着语文教学的复杂脉络。学习任务群被明确划分为六大类,成为了课标制定者重新构建、系统组织语文课程内容的坚固支架。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任务群呢?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如果只有一项任务,显然不能称之为“群”,学习任务群至... [发表时间:2025/4/15 16:23:24]

  • 73.好课,如何保障内在的逻辑性?

    [摘要]:为什么有的课听起来流畅自然、清楚明白,而有的课却庞杂凌乱、没有头绪?其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逻辑性问题。好课特别讲求内在的逻辑性。所谓“逻辑性”就是课堂的设计与实际进程遵循并合乎思维规律。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取决于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就是设计时要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并且先后顺序的安排科学合理,有道理可说。好的课堂教学为什么特别讲究逻辑性有三个原因。其一,教学内容本身存在逻辑性。对于语文学科... [发表时间:2025/4/15 16:21:05]

  • 74.撰写教学反思的三重进阶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成为不了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虽然教学反思的目的并非成为名师,但它确实是快速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路径。因此,除了专业阅读,我们教科研共同体还有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就是每学期要上一节公开课,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反思。不少成员的写作模式是:先把自己当时上课的教案或教学设计复制粘贴,然后提出几条改进意见。这样的反思不能说没有效果,但... [发表时间:2025/4/15 16:18:33]

  • 75.从今天起,做一名“退步”的教师

    [摘要]:十年前,刚踏上讲台,我总是在不停地追求进步。我总是想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证明自己的优秀。于是我不停地在教育这条路上做加法,追求升学率,追求考核的名次,追求各种比赛荣誉的获得。十年后,我突然醒悟到,教育其实应该做减法,甚至人生也需要做减法,因为只有不断地做减法,我们才能发现生活和教育的本质。当我们不那么执着于“进步”,学会做一名“退步”的教师时,也许我们才能回到生命本身,回到教育本身。1.职称晋级退一步... [发表时间:2025/4/15 16:00:05]

  • 76.AI汹涌,我却给老师们示范一节“素”课

    [摘要]:下笔先解题。我所谓的“素”课,是指不经过试讲和磨课,且没有PPT课件辅助的语文课。有没有莫名诧异或嗤之以鼻,现在都人工智能时代,大家都在讲AI赋能课堂教学,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在AI赋能教育领域里做出推而广之的经验来了,你竟然连PPT都不用,甭说AI了。离开PPT还能上课吗?上这一节“素”课,是我有意为之且蓄谋已久的。日常教学中,PPT辅助教学已经是普遍现象,可问题是不少老师离开了PPT就无法上课。课... [发表时间:2025/4/15 15:57:56]

  • 77.出教材、教学和出试卷的人不同,教学评一致性如何做?

    [摘要]:前段时间,某区数学试卷因难度过高引发广泛关注,家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纷纷参与讨论。有观点指出:“出教材、教学和出试卷的人不同,导致矛盾难以调和。”这一观点揭示了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学—评”脱节的问题。正如有的教育工作者所言:“教师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设计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明确预期学习结果。”这实际上指向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发表时间:2025/4/15 15:56:51]

  • 78.习作单元,是先写后学,还是先学后写

    [摘要]: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都有习作板块,每个习作单元都是先编排课文,学完课文后编排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然后出示习作例文,最后提出习作要求。以往我的教学都是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来设计的,但是最近在观摩六年级的大单元展示课时,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此次观摩的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在大概念“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指引下确定了核心任务:围绕“小学生活的真情时刻”这一主题,为毕业纪念册撰写专栏。回忆自己小学生活... [发表时间:2025/4/15 15:54:08]

  • 79.当“课文”单元变身为“阅读”单元

    [摘要]:大家应该早就注意到,修订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原来被冠以“课文”之名的单元,现在都改称“阅读”了。这一变化,不能仅仅被“看见”,更应该在教学中被“体现”。“课文”变成了“阅读”,我们需要重新澄清和定位哪些问题呢?仅从一二年级来看,“课文”单元区分了“识字”单元和“汉语拼音”单元。我们知道,识字单元就是以理解汉字构字规律、学习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为主要目标追求,单元内的课文,基本只需要承担一种角色——... [发表时间:2025/4/15 15:53:33]

  • 80.“一课一得”还不够,还要做到“一元一得”

    [摘要]:“一课一得”固然很重要,比一课一得更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是“一元(单元)一得”。曾经,语文教学强调“一课一得”,其根本认识就是一篇课文(有时也指一节课)是拿来为一个重点学习目标的落实服务的,教师要围绕这一个重点学习目标设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发挥具体课文的学习价值(曾经被称为“独当之任”)。例如,《蜜蜂》一文,主要是拿来学习如何步骤清晰地介绍一次实验过程,学习活动的设计就要紧扣这一重点学习目标,至于... [发表时间:2025/4/15 15:52:20]

首页<<567891011>>尾页共3706页 跳页共37051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