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051条记录
[摘要]:01修改病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是指前后两个分句和使用的关联词之间关系不协调。一、搭配不当1.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和”应改为“还是”)2.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应改“不管”为“尽管”)3.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应改“从而”为“进而”)4.晚会... [发表时间:2024/1/18 15:04:35]
[摘要]:span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NewRoman';font-size:12.0000pt; mso-font-kerning:1... [发表时间:2024/1/18 15:01:44]
[摘要]:一、查字典的方法1.音序查字法。如:鼎dǐn,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及所对应的页码。2.部首查字法。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3.数笔画查字法。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 [发表时间:2024/1/18 15:07:09]
[摘要]:一线串珠,叙述更条理一堆散乱的珍珠,只有用彩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珍贵的项链;一堆零乱的砖头,只有依照图纸堆砌,才能成为让人瞩目的建筑。同样,一篇好的文章,只有用一条线索将各种素材贯穿,文章才会拥有清晰的思路、明晰的行文脉络,才能将纷繁芜杂的现实生活有层次地呈现给读者。这就需要运用“一线串珠”这种写作技巧。一、“一线串珠”的概念所谓“一线串珠”,就是写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先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 [发表时间:2024/1/18 14:57:20]
[摘要]:小学语文语文学习,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初中、高中的必修课。从拼音识字开始,到阅读写作,再到综合能力,语文重在积累,有规划和方法便可以事半功倍。本文整理了小学1-6年级语文的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二年级:重在拼音和朗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是偏重语文的基础,以学习拼音和简单的字词、句子为主。这阶段家长不用过分看重成绩,注意培养孩子学习的正确习惯,比如上课应... [发表时间:2024/1/18 14:55:52]
[摘要]:小学语文考试主要有五大题型,不管是考前总复习,还是平常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家长都可以让孩子根据考试题型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这样做对查漏补缺促进孩子学习进步很有帮助。汉字类考题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发表时间:2024/1/18 15:05:23]
[摘要]:一文弄懂20种修辞手法前8种属于中小学阶段考试范围1、比喻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是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作用:①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②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法。例子: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②只见白浪... [发表时间:2024/1/18 15:06:22]
[摘要]:经常有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平时表现挺好的,可为什么考试就考不到高分呢?其实,并不是平时学得好,考试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任何事情都有技巧,考试也不例外。今天小语老师就分享一些语文考试的技巧,各位老师和家长可以转给孩子看看。字写得好,考试就能占“大便宜”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工整的试卷,这不是废话。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工整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我参加了多年的语文阅卷,而且... [发表时间:2024/1/18 15:02:47]
[摘要]:小语说:语文考题一共有五类:汉字类、词语类、句子类、阅读类、作文类,如果基础扎实,答题技巧弄懂了,哪一类都能拿高分!01 汉字类考题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 [发表时间:2024/1/18 14:55:03]
[摘要]: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唐·王维李白登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发表时间:2024/1/18 14:53:35]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