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051条记录
[摘要]:什么是深度学习?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怎样的?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试听、演示,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30%。主动学习:如... [发表时间:2024/10/31 9:31:48]
[摘要]:在听课或者参加教师教研的活动中,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牢骚“这个题,我教了你一百遍了,你还是做错”。“这些题都给学生讲过,他们还是考不好”……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将信息从外部向内部输入,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断生成新理解的过程。儿童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不断与经验世界的互动中建构对世界的理解。通俗点说,你讲一万遍都没用,重要的是他能不能学得进去,建构成为他自... [发表时间:2024/10/31 9:06:46]
[摘要]:试图通过学校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把学生留在教室里的做法是不高明的。家庭问题、感情问题、各种矛盾冲突以及身心健康问题等都很容易使学生分心。虽然教师不能控制这些事件,但可以通过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如下一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你的课堂富于魅力。1.课前精心准备。发挥你的创造性,想出一些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要使他们的头脑活跃起来。精心准备一些... [发表时间:2024/10/31 9:17:50]
[摘要]: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一种将学科课程的内容以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模式,它旨在实现学科内容与活动设计的有机结合。在这种课程模式下,学科知识不仅是教学内容,而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形式得以传授。活动型学科课程既强调学科课程的间接经验学习特点,又注重学生直接实践和创新潜能的挖掘与培育。一、创设活动型学科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学生... [发表时间:2024/10/31 9:08:21]
[摘要]:一、高效课堂具有怎样的特点?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 [发表时间:2024/10/31 9:20:35]
[摘要]: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既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究竟该怎么做,才能使其效果更优?1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备课所占用的时间较少,但是这项工作是教师最基本的教研工作,也是教师最基本的业务能力,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1.常见的备课误区一堂好课,一堂成功的课,一定是符合科学原理的课。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借助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不要陷入以下误区。对... [发表时间:2024/10/31 9:30:28]
[摘要]:一.什么是“临界生”关于“临界生”这个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广义上的“临界生”,指在优秀、合格界线外徘徊,通过加强个体辅导和努力能使其达到要求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即“学习成绩”)分属不同档次,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提高空间,所以也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临界生”。但狭义上的临界生指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某方面的困难学生。因为临界,他们在考前复习的最后阶段就很容易出... [发表时间:2024/10/31 9:29:00]
[摘要]:2022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都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同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在目标与内容框架上注重纵向衔接和横向配合,提出了“跨学科实践”的主题。因此,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成为当下教学改革推进的研究热点。但在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时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中小学教师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内涵理解... [发表时间:2024/10/31 9:22:06]
[摘要]:当老师的,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句话,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那么,“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我们要在课堂上,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一、二者区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区别。“教教材”往往指的是教师严格遵循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较为机械,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而“用教材教”则意味着教师将教材视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 [发表时间:2024/10/31 9:07:47]
[摘要]:动态教学和静态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两种基本形态。课堂上的“静”是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能力的自我形成、思想的自我碰撞,是“动”的准备、“动”的铺垫;课堂上的“动”是思维的交融、智慧的搏击、心灵的沟通,是“静”的张扬、“静”的升华。教学中的动静之道,就像花儿与绿叶,静是绿叶能量的积蓄,动是花儿精彩的绽放。因此,理想的教学课堂既应该有“动”也应该有“静”,一张一弛,动静结合,教师教学要合理处理好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4/10/31 9:19:0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