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053条记录
[摘要]:注:本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文/江阴市北国中心小学 蔡燕一、主题解读《祖先的摇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诗歌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质朴而自由的生活场景。本单元人文主题是世界之初。语文要素是默读课文,不要指读和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世界的奇妙。结合单元要素以及文本特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 [发表时间:2023/6/6 18:00:09]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作者小彭老师【写在前面】三年前,我参与了这个单元的重庆小语微课研发。其中,我最满意的便是这个单元的习作。不管是课件还是教学设计,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儿童的学习规律,即使在三年后的今天也能为老师们提供很好的指引。因为课件算入微课授权,所以我没有去掉“重庆小语”的标志,请大家理解。我第一次用这个设计上,事实证明,效果的确很好。同时,我添加了细节的指导,在学习地图支架的设计上我有些许... [发表时间:2023/6/6 17:58:30]
[摘要]:懂点心理学,会让我们更懂学生,也会让我们对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现象看得更为透彻。很多人会觉得心理学高深莫测,其实不然,今天就给大家介绍16个好懂又好用的“心理学效应”:1、贝勃定律原本20块的外卖,免费配送。当配送费突然变成5块的时候,你一定觉得没办法接受,但是当配送费从5块变成6块的时候,你的反应就小多了。这是因为,当人第一次经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情绪会波动很大;再受到类似的刺激时,情绪反应往往要小... [发表时间:2023/6/6 17:57:17]
[摘要]:1一位青年语文教师苦恼于学生评价自己的语文课枯燥无趣,不知道如何让语文课变得丰富有趣起来。学生眼里语文课的枯燥无趣,实际上是语文老师自己的枯燥无趣。一个以为语文就是一本教材,语文教学就是带着学生学教材的语文教师,不可能为学生带来充满期待、惊喜和挑战的语文课堂和学习体验。语文教师最令自己欣赏的境界,应该是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语文——广博、睿智、富有创造力的语文,而不是枯燥无趣的语文。2语文到底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3/6/6 17:56:31]
[摘要]:几分温暖在心头类型:亲情类,情感感恩“嗯,你的脸型就适合这种发型。”我一面摆弄着母亲的头发,一面说。母亲面带微笑,幸福地望着镜子中的我,温柔地说:“小时候,我也是这样为你梳头的。”是啊,那样温馨的场景,我怎会忘记?每每想起,总会有几分温暖在心头。小时候,母亲总喜欢摆弄我的头发。每天午后,我们都搬两个小椅子,放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映照出一片安详与幸福。母亲拿起黑色的桃木梳子,将我蓬乱的头发梳顺,... [发表时间:2023/6/6 17:55:57]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作者小彭老师想清楚了教学的流程:如何引导学生梳理内容,搭建复述支架,体会人物个性……但是,早上我看到汤玫老师公众号的推送——《复述单元:课文不用教,直接讲故事》,有豁然开朗之感:孩子讲的过程就是理解内容、感受人物特点的过程,我为什么要讲那么多?还费力不讨好?干脆我也学着汤老师,放手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支架、练习复述。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课堂:读课文、疏通字词、初步知道枣核的特点,花... [发表时间:2023/6/6 17:55:16]
[摘要]:01大单元教学“不是什么”要为大单元教学下一个比较确切清晰的定义,可以先厘清大单元教学“不是什么”。1.大单元教学不是相对于教材单元而言容量更大一些的单元教学仅仅是容量大了,不过是相关的学习内容增加了,可能会多积累一些相似的经验,技能操练的频次增加了,练习的熟练度提高了,但不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能够灵活地运用对事物或主题的规律性认知来解决相关的复杂问题。比如,在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3/6/6 17:54:37]
[摘要]:1早上晨诵。出示诗题“光脚的年代”,让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了什么。有的说联想到了原始社会,有的说联想到了穷人……再问,自己有没有过在户外光脚的经历,大部分学生一脸讶异:“那谁敢啊!”然后,就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光脚的悲惨遭遇,有的说曾被草叶划伤过,有的说自己的妈妈光脚被玻璃割破过……只有三五个学生举手说自己有过光脚到户外行走的经历,但都没有美好的体验。意料之中,也感觉出乎意料。意料之中的是,应该大多数学... [发表时间:2023/6/6 17:53:57]
[摘要]:文/杨瑞霞一、文本教学解读《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的费奥多罗夫,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这位作家是苏联的一位天文学家。一位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童年时期的“糗事”分享给读者,那么他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述了“我”九岁时“胚胎发育的规律”的重大发现,并且强调,“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作者真能扯,一个九岁小孩,还能发现... [发表时间:2023/6/6 17:53:19]
[摘要]:有一二年级的老师将“写话”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作品分享在微信群里,有“老先生”在审读之后,语重心长地指出,这位老师的设计和学生作品“超标”了,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定位的忽视,并督促这位教师多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我反对“老先生”的“正确”观点,支持这位老师的“超标”设计,赞赏学生的“超标”作品。为什么呢?一是我一直不大认可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的书面表达定义为“写话”。这是一个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定位。什么叫... [发表时间:2023/6/6 17:52:4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