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之
在 2019/10/20 1:36:32 对 天府新论(不收版面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3个月
- 稿费:600元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该刊可发:硕士独作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和时事热点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首先必须感恩,正是在这个刊物上,我在硕士阶段发表了自己人生第一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这个刊物因为之前的政治立场错误,现在变成一个普刊,但是从影响因子上看,还是处于综合社科类中上游的,明年还是很有机会重进c刊队伍的。当然,这个刊物其实存在不少局限,这里根据个人的发表经验和编辑沟通上提几点,也避免某些人盲目入坑。
第一,虽然该刊物支持硕士独作,不看重学历,但是她还是很看重你的论文发表记录的。这个操作简单,在知网搜索你的名字和学校即可。这是因为该刊物很看重你论文的自引率以及可能带来的引用率,这会影响他的影响因子的,因此该期刊并不适合新手首发,最好是你有几篇话题相似的论文,相互引证,有自引率保证的话,编辑采纳率更高一些。
第二,正因为对引用率的追求,该刊在话题上偏向于时政热点类型的论文。因为时政更高的论文,更具有话题性,更能够引起其他研究者的相互引用,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该刊物不是很能接受太过陈旧或者太过边缘的问题研究,这也是为了刊物本身考虑。
第三,该刊物的审美受到主编、外审专家的局限,一方面偏向理论色彩,可以接受质性研究,比如深度访谈、口述史、民族志等等研究风格,但是一定不接受量化研究,所以很多偏量化的实证类型论文请绕道,另一方面有尊儒情怀,不少老先生不太能接受大尺度的传统文化批判,因此做热点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开儒家思想这个大坑。
最后,这个刊物不仅没有版面费,而且发表还会有稿费,真的是良心期刊,是当前学术期刊中的潜力股,当然这其中依然存在上述的局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不盲目入坑。与大家共勉~
中跃
在 2019/10/20 1:26:54 对 贵州文史丛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投稿主题:贵州文史
我的点评:目前还算清正的刊物,贵州社科难得的清流。上面教授、博士、硕士都有,具有包容性,还不错。回想很久之前搞清代军事时,有一处和贵州相关,就额外多写了点,单枪投过去,就没再管。结果马上被要,而且不到半年就发出来,还给了稿费。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这么顺的事情,赶紧掐肉,发现原来是真的,用稿费出去搓了一顿,给被放羊的自己一些鼓励。看到目前说好的,感觉风气保持了下来。还不算南北核心,但是却被武核等算作核心,也算进步。上面贵州文史搞得不错。希望继续保持。至于升不升南北核,无所谓。升核心,有钱有孙子,但是刊物累,一天到晚光关系户就能累你半条命;不升,或不上不下最好,有缘千里来相会,各取所需,轻松过日子,留个好名声,也没啥不好。
进之
在 2019/10/20 0:58:43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这里主要想介绍一个一稿多投的经验,当然这样做本身是不对的,但是有时候在出刊时间上比较急迫的话还是可以被谅解的,毕竟《当代青年研究》的审稿周期确实相对来说较慢了些。这个技巧就是投稿,但是不改参考文献格式。当初审仅要求你改格式的时候,如果你已经在别的更好的刊物发表了,可以不用回复,等待它直接退稿,如果并未发表,死心了,可以修改后等待这边审稿完成。这个刊物初审通过以后基本就是这一两期的事,除非外审专家太不负责,忘记了或者弄丢了,要不然现在后期审稿效率还是很高的。
进之
在 2019/10/20 0:47:40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6个月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见刊周期:6个月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这篇论文当时我指导过的一个学弟的本科学位论文,后期修改了下,拿去联合发表的,文章偏向理论研究,教育学领域。论文的解读,其实也是为此修改的,迎合了当时双一流建设的热潮,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建议。审稿到见刊差不多六个多月,如果刨除中间的暑假,其实效率比之前高了非常多。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刊物在不断地进步,而且也在不断地迎接当代青年硕博士的挑战。还是必须说,让自己的论文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是基本条件,具有保质期,也是这种长周期审稿的重要条件。
进之
在 2019/10/20 0:47:39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6个月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见刊周期:6个月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这篇论文当时我指导过的一个学弟的本科学位论文,后期修改了下,拿去联合发表的,文章偏向理论研究,教育学领域。论文的解读,其实也是为此修改的,迎合了当时双一流建设的热潮,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建议。审稿到见刊差不多六个多月,如果刨除中间的暑假,其实效率比之前高了非常多。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刊物在不断地进步,而且也在不断地迎接当代青年硕博士的挑战。还是必须说,让自己的论文具有一定的话题性是基本条件,具有保质期,也是这种长周期审稿的重要条件。
进之
在 2019/10/20 0:39:13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7个月
- 稿件字数:10000字
- 是否录用:拒稿
- 见刊周期:7个月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这篇实际上也是我主动撤稿了,后面这篇文章删改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面发表了。这里主要说下为什么失败,还有从失败中吸取的经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神人,也不可能你写的所有方向都有人能接受和喜欢。这篇论文在文章的深度上是没有问题的,具有“保质期”,但是在青年群体的整体研究议程上,联系程度不够,虽然这个研究是完全涉及青年消费的宏观特征的归纳的。我看到有人问,要么是初审退稿,要么是一直过,这里其实有两个误区。第一,系统信息具有滞后性,你看到初审什么的,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主编在审稿,《当代青年研究》也是有责编、主编和外审的不同审稿阶段的,编委会主要就是组稿了,不存在退稿的现象。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如果出现退稿,基本就是因为责编、主编审稿以后觉得你的话题不适合或者研究不严谨,就是直接退稿了,如果觉得你的话题还是有意思的,会让你退修,这两种态度是不一样的。第二,一般初审被否掉的、让你退修的论文,后期似乎也后劲不足,这个原因就是审美问题了。因为这个刊物实际每天要审的稿件非常多,而且多是一些练手的作品,新意是不匮乏的,匮乏的是严谨的论证,这一点我前面也反复提到过,而这一点也是大部分初审被要求退修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当时在跟编辑通话中也有了解。因此,一旦在初审中被判断不足,让你退修,这都是一个大工程,如果没有认真的符合要求的修改,基本后期还会被毙。另外还有一种退修的情况,就是让你改参考文献格式,如果你是一心一意想投这个期刊,参考文献格式的错误是非常低级的,等你退修以后编辑还要重新看你的稿子,这是非常浪费时间精力的,因此,这也是很多稿件退修以后很容易被再次否掉的重要原因,编辑要求你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给出大工程的修改,这样才能节约自己的精力,而这项大工程对大部分新手上路来说,很难很难。。。
进之
在 2019/10/20 0:25:00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稿件字数:10000字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有无课题:无课题
- 见刊周期:7个月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这篇是我为硕士学位论文写的文献综述,因为中间青少年所跟社会学所好像开始搭伙搞这个刊物,所以好些稿件没有及时审查,而且当时这个编辑老师并不懂我的研究主题,我先发了邮件,又给我打了电话,可以说是很良心了。《当代青年研究》是可以发相关的书评或研究述评的,但是三点要注意,一是字数限制,一般这个刊物要求字数不能超过一万三,不低于八千字,实际上就是版面的问题,一般能给的版面有限,稍微超出一两页是OK的,但是太多的话就会很麻烦。另一个是书评和述评都是综合论述的,不仅需要对时下的新现象进行联系,同时还要避免重复率,这个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最后是文字和结构上要学术严谨,其实对于发过好几篇学术论文,特别是c刊的老鸟来说,这个话题是多余的,但是不少青年研究者、硕博士生拿这个刊物练手,这就很容易失去文字论证的严谨性,而严谨性也是述评作品的基本要素。
进之
在 2019/10/20 0:12:55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7个月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有无课题:无课题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前文说到这是本人发的第一二篇稿件,所以当时很讶异,因为同时投了两篇稿子,没想到都被采纳了,而且当时拿到样刊的时候,这两篇是在同一期发表的,因此,我自己都不相信。当然这种行为其实是不应该出现的,我事后也写过邮件问询这个情况,是不是假的。。。但是因为并没有跟我要版面费,所以明显只是我多想了。在这一篇我介绍下,《当代青年研究》是一个篇理论色彩的刊物,做量化研究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在这上面发表的量化研究非常少。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青少年所的老师大部分是思政专业出身的,本身就比较理论性强,在量化研究上,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社会学所这边的负责人,似乎更偏向制度和社会政策这块的,所以也是比较质性和宏观一点。当然,发这个刊物也是要讨巧的,因为大部分都是硕博士练手的作品,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并不完善,而且有的论文也是为了后期申请课题而用,话题性也未必那么强,那么怎么快速俘获编辑的芳心呢?说实话,过去在这个刊物我自身从审稿到发表,除了中间青少年所和社会学所交接导致的一段混乱期,一般都在五个月左右,而系统显示会在七八个月左右。很重要的一点,时效性并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论深度,很多人单纯做现象研究,而且是热点现象的分析,这类稿件其实最好的出路是参加时下的学术会议,然后争取被约稿,这条路子我自己也走过,变现更快。而长周期的审稿,而且中间不发通知的情况下,文章必须耐得住,学界笑话就是有些稿件审了好几年,退修、返审,最后评审告诉你这是几年前还有点新意,这是很尴尬的。因此,不管是老酒新品还是新酒深品,这是保证你在这种长周期稿件中不会浪费时间感情的重要条件。
进之
在 2019/10/19 23:59:05 对 当代青年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查看本刊所有点评
- 审稿时间:7个月
- 稿件字数:10000字
- 我的职称:在读尚无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5%以下
- 有无课题:无课题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该刊可发:硕士独作
投稿主题:质性研究或宏观理论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当代青年研究》上的论文是我硕士阶段(以前也没写过学术论文)发的第一、二篇论文,也是cssci(含扩展版)级别的首发。我基本没发过普通刊物,北核已经是底线了,主要是被版面费搞的,现在的一般刊物版面费居高不下,作为一个学术民工,只能发c刊了。首先,《当代青年研究》是支持硕士独立作者的,这是非常难得的,不看作者出身。毕竟这是上海社科院主办的刊物,不缺经费,不怎么把这个当作赢利工具。其次,这个刊物的门槛也不像中国社科院底下的专业刊物那样,门槛要求那么高,很适合硕博士生作为自己论文首发或者c刊首发的一种方式。本人出身双非,老师也仅是硕导副教授当时,而且我做的社会学领域也不是自己导师关心的领域,可以说这些论文虽然接受了不少老师的指导,但是也基本是靠文章本身的实力发表的,这跟我在后期接触的更多的刊物来说,确实公平了非常多。但是,《当代青年研究》这个刊物确实发展过程挺坎坷的,编辑团队的实力、精力都有点跟不上现在快速发展的学术刊物竞争。原先这个刊物是归上海社科院青年所主管的,现在好像社会学所也有参与进来,文章的整体学术质量都有所提升,但是这两个所的年轻老师都很忙,所以不要期待能打通他们办公室电话。与其打电话,不如发邮件来得实在。这篇论文是我11月底当时发到官网上的,从审稿到刊物发表,实际是在第二期,而系统具有很强的滞后性,显示是六月安排出刊,实际上3-4月。中间都没有任何消息,所以,不适合一稿多投,不适合一稿多投,不适合一稿多投,,,当然你可以在别的刊物上退稿的话,可以一稿多投,因为中间过程没有任何通知,且信息具有滞后性,很容易导致一稿多发,那就翻车了。。。不过后面我可以讲一些多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