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重装徒步游“蓬莱 仙岛”

    类别:散文 作者:三水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6/9/18 22:32:47 网友阅读:1092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岱山岛水天一色,风光旖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蓬莱仙岛”。2015年端午节,我和定海“绿水青山”户外登山群的十几个驴友背着重装背包,慕名组队去那里游玩。那是一次快乐休闲的游山玩水,虽过去一年多,仍记忆犹新。

    6月20日上午,我们坐船来到高亭。午饭后乘公交车来到“蓬莱十景”之一的“鹿栏晴沙”附近,然后下车背包徒步,大约15分钟左右便到了景区。那是一个天然的大型海滨浴场,海湾很宽大,沙滩很长,据说南北全长3.6公里,东西宽300米。我们放置好装备,脱下鞋子,欢呼着跑向沙滩。沙滩很平整,沙子细腻结实,脚踩上去感觉很舒服。站在海滩边,见潮浪时涌时退,“沙沙”的轻击回声响彻耳鼓。我休闲地踩着水,看着眼前的景色。远处是青山和金黄色的“定海神针”。湛蓝色的海水一波一波涌过来,四五个三四十岁的女驴友卷高了裤腿在水里嬉笑打闹,发出“咯咯咯”的笑声,她们兴奋得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我们一起散步来到祭祀的海坛下面,石阶中间有一方形小水池,里面放置一块雕刻着“海坛铭”的大方石。沿着石阶走到海坛顶,“定海神针”迎面矗立在坛顶的中心位置,高约20米,在高约5米处对称地挂着四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站在坛顶,向左边极目远眺,月牙一样的海滩向远处延伸下去,近处的海滩边上支撑起几十顶或蓝或白的大太阳伞,像一朵朵盛开的蘑菇,远处是青山、田野和村庄。海滩上热闹非凡,游人有百余人,有的三五成群在浅水处戏水,有的一家三口在玩沙子,有的在骑沙滩摩托车,有的坐在蘑菇伞下休息……回头再看祭坛,我突然回想起电视中播放过的休渔谢洋大典祭海场面:桅樯林立,渔鼓震震,渔歌悠扬,朴实的渔民携带感恩之心,进入神圣的祭祀现场。主祭点燃祭火、恭请龙王,主祭分发舟山老酒,向龙王敬酒。随后,主祭公读祭文,伴着乐舞,告祭的渔民同时参祭敬香,用渔民特有的肢体语言真诚感谢大海、祈福龙王。最后,一些天真浪漫的孩童,上台从长辈手中接过装鱼苗的鱼缸,一起宣誓保护海洋,随后缓缓走向海边放生……

    离开“鹿栏晴沙”,我们背包沿着环岛公路的自行车道开始徒步,下一站目的地是燕窝山。一路上,驴友们相互鼓励着,也有人调侃“你是徒步自虐狂,累汪汪!”据说,燕窝山的由来是因为整个小山的形状像燕子垒成的窝一样,景区位于岱山岛北端,距县城16公里,整个景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来到山下,我们沿着小路往上爬,两边是苍翠的低矮灌木丛,叶子像被刷子刷过一样,统一背向海的方向。站到山顶放眼看去,眼前到处都是造型千奇百怪的海蚀柱(礁),因色泽和形状似真笋而被称作燕窝石笋,据说是千万年来由于海水的不断冲刷形成的。该景长约300米,宽约100米,形态各异、高低大小不一的石笋随着海浪起伏而时隐时现,组成一幅海礁美景,煞是养眼。因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到场游览向蓬望海、桐盘聆涛、桃林春晓等景区别的景点,也算是小遗憾。走过拷门海塘,我们在海塘的最北方参观了中国台风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实物展品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及台风知识,台风博物馆二期工程引入了4D台风影像模拟技术,让游客可以随时体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伟气魄。

    又走了约一小时路程,过了1965年10月修建的东沙大闸后不久,我们来到东沙古镇的外围。路两边粉红色、白色的夹竹桃花盛开得正艳,还有一片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托起那金黄色的脸庞,让人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故乡,陶醉在那久违的乡恋中……从小岙的民宿村翻过一个小山坡,东沙古镇便映入眼帘。这是一个古老渔镇,也是舟山群岛历史上的著名渔港,更是清朝民国时期东部沿海的繁华商埠。民国二十二年(1933)《申报》记载:“东沙角一隅,居民三千,大小店铺四百余号,其商业密度实为罕见”。

    踏入东沙古镇,一条条悠悠的石板小巷,一处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一间间留着古商号印迹的街旁店铺,让你穿越时空,感受到东沙昔日浓郁的渔镇风情。它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几乎每个院子前(旁)都有鲜花盛开,如粉色的夜来香、鲜红的凤仙花和串串红、紫色的球冠花和桔黄色的美人蕉,给这个“中国最美小镇”增添了美好的生活气息。沿街店面多为二层小木楼或砖瓦结构,二层房檐下挂着一串串的小红灯笼,增添了古镇的喜庆氛围。我们七转八拐地逛着,五点半左右在东沙国际青年旅行社门前驻足,每个窗台上都摆放着花盆,门口摆放几盆绿色植物,墙上爬着葡萄树,我们被那种诗意的装扮吸引着,久久不愿离开,大家纷纷在门口或在一辆黄包车前拍照留影。吃过晚饭,我们来到村头的海堤上搭户外帐篷,约十几分钟功夫,十几顶五颜六色的帐篷一字排开撑好。然后天南地北地吹牛聊天,午夜左右,枕着海浪听着涛声渐入梦乡。

    6月21日早上五点半左右,一觉醒来,便清楚地看到了村头的“绿眉毛”大帆船模型。从一个典雅的高高的石质青瓦牌坊下走进古镇,两边的墙上是色彩鲜艳的渔民画,有渔民捕鱼、晒鱼和结婚等各种画面,看了让人流连忘返!吃过早饭,我们见到了门头上面写着“毛主席万岁”的公社小礼堂,参观了门口挂着“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牌子的东沙菜市场、恒兴米行——中国共产党地下交通联络站和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东沙的美就在它的古色古香,在它的宁静和谐!镇上百年的古宅据说现有100多处,可称得上是古镇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这些古宅,有的是四合大院,灰砖高墙之中,庭院深深;有的虽檐低院小,但建筑紧凑,不失古朴之气。这些院落中,檐下放几口大缸,引接着屋檐的天水,阶前种一排花草,点缀着古宅的生气。我们见到一户古宅的主人坐在自家门口,悠闲地吃着东沙香干、喝着茶,那种悠哉悠哉的生活情调,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羡慕不已,突增一种让心灵歇息的安宁感。

    九点半左右,我们坐着汽车离开了东沙,去摩心山景区。它位于岱山岛东南部,距县城高亭镇2.2公里,全山占地约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岗绵延叠翠。在山脚下,我们沿着用小石条铺成的古道上爬,一路上看到了清澈的水库和挂满果实的桃树林。登上海拔257.1米的最高点月平岗,视野便开阔起来,可以轻松看到高亭镇的全境。接下来,我们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慈云极乐禅寺、玉佛宝塔、碧波亭、超果寺和崇福庙,感受了浓浓的佛教文化。

    吃过午饭,我们走进“双合石壁”。它位于岱西镇双合村,据说石壁是经当地人民五六百年间世世代代的艰辛取石开凿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形成的,至今留有石景旧迹50多处,奇石怪洞,形各有状。景区有雄伟挺拔的石峰,有形如刀削的石壁,有清晰见底的石潭。进入欧式城堡的大门,沿塘口下窥,洞深幽静,碧水挽天;沿塘上望,峭壁戴云。难怪清代有诗人曾赋诗赞曰:石壁潺颜影倒横,夕阳闪闪十分明,若教移入天台郡,霞彩何曾让赤诚。不仅如此,景区新景还赋予了浪漫的元素,如蜜月之约、海誓山盟;天涯海角、永结同心;城堡探密、喜获吉祥等互动性节目增添了甜蜜、和谐的旅游气氛。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蓬莱仙岛”。它不愧是镶嵌在东海碧波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像一个打开怀抱的青春美少女,正以瑰丽的风姿吸引着八方游人。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