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那年,我与洪魔生死搏斗

    类别:散文 作者:三水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5/6/8 11:14:58 网友阅读:961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写于1998年8月14日

    连日来,湘、鄂、皖等七省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长江、皖江、松花江、嫩江洪流滚滚,浊浪滔天,面目狰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受到威胁。为阻挡洪水肆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军警民和险物资源源不断云集抗洪一线。军民团结一致,生死相依,不分昼夜打桩、背、装沙袋,堵管涌,甚至用血肉之躯筑成屏障,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赞歌。收看抗洪新闻,看着军人在灾区冲锋陷阵的火热镜头,听着记者深情的报道,我眼眶一热,脑海中浮现出一九九六年那段与洪魔搏斗的日子。

    雨夜紧急出击。那年我在长沙炮兵学院读书,七月份天连降暴雨,山洪下泄,长江水位猛涨,武汉危机,三湘四水、八百里洞庭全线告急,水火无情,险情接连发生。7月16日下午17时,炮院按接到上级支援灾区的抢险命令,各级党委(支部)迅速召开了动员会议,一切准备工作在3小时内完成。晚上20时,800余名官兵(学员)紧急集合,火速开往益阳和常德。那晚,大雨倾盆,我们穿着雨衣站在卡车两侧,威然如出征的壮士。30余辆的车队如火龙般在雨中急驶,构成颇为壮观的雨夜风景线。

    奋战围湖堤。途中分兵两路,一路去益阳。学员8队、15队和我所在的12队去常德。到达汉寿县已是凌晨两点,三点左右,三个学员队受命赶往围湖堤加高大堤。到达目的地,立即投入战斗,我们三五成群地用手电筒照着装沙袋,堤上全是烂泥,不断有人滑倒,然后爬起来继续干活。天亮时雨停了,水位离堤面只有10cm,五里大堤多处往外渗水,大堤随时都有可能被压塌。大堤上展开一场军民大竞赛,风中飘扬的军旗和党(团)旗表明了我们死守大堤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上午过去了,一个高1米、宽1米的子堤成形了。中午,下起大雨,15队防守处的大堤出现大量渗水,2个队的官兵都集中到险情处。船工用船运来石头、沙子,干部、群众、军人紧张有序地忙着。那时,大雨、泥泞、饥饿都是敌人。大家目标一致,手脚不停,全身湿透,凉气直透心底。下午18时完成守堤任务,我们奉命撤离大堤。经过简单的休息,晚上紧接着出兵死守太阳堤,又是一个不眠夜晚。

    安乡保卫战。7月19日上午,我们坐着大船撤离汉寿,七、八个小时后到达安乡县安昌乡。看着大堤上的一群群灾民,又回头望望无边无际的洪水,心中升起一种难言的悲壮。我们在一所中学的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便上堤防守。太阳火辣辣的烤着大堤,我们装沙袋准备后备物资,衣服湿透了,脱掉穿被心继续干,有人中暑了,马上被抬下去抢救。三天过去了,安乡大堤安然无恙。撤离安乡时,热情的常德人民在县城为我们送行,车队在街上缓缓行驶,两边到处是鲜花、掌声,“解放军万岁!”“共产党万岁!”“解放军同志辛苦了!”在串串爆竹声中,慰问品一箱箱往车上扔,记者忙着抢拍镜头。最令人激动的是几位老人跪在地上边磕头边流泪满面,他们用中国传统的最高礼节感谢恩人解放军!教导员感慨地说:“八五年从老山前线凯旋归来的情景我又一次真切地体验到了!”

    血战岳阳。岳阳市华荣县内的油炸岭水库,水下约十米的地方(水闸处)被压开一个大口,堤外的水注一窜就是十几米高,这危及到华荣六、七十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情况危急,刻不容缓,炮院官兵、空军某师突击队官兵、民兵和百姓并肩作战,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奋战在大堤上。背沙袋、装船、填沙袋,关键时刻把两艘载大米的小船在管涌处沉下去。一天过去了,管涌终于被堵住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个落日的黄昏,美丽的晚霞把西天装饰得五彩缤纷,大家欢叫着,把红旗高高举起……紧接着,又参加两个大堤的守卫战。

    在湘北大地,我与洪魔搏斗了十五个昼夜。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红旗指向哪里,我们就战斗在哪里。尤其是我所在的12队——炮院的突击队,最艰巨的任务常是我们去完成,后来被湖南省委誉为“抗洪铁军”。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睡泥地、躺草地,为了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不管是大雨倾盆,还是烈日高照,我们舍生忘死,从没退却! 久经洪水考验的勇士们多人立功受奖,还有人“火线入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我们在完成突击任务的同时得到大量民工(兵)的支援,还有许多百姓自发为给我们送水、送饭,体现了融融的军民鱼水情。

    当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又一次受到洪水的严峻考验,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百万军民的浴血奋战下,在全国人民爱心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战胜洪魔,一定能重建好美丽家园。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