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s://xaty.cbpt.cnki.net/ (202406期)
3、刊内电话:029-88409583
4、刊内邮箱:xtxuebao@163.com;xtxuebao@qq.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
6、微信公号:西安体育学院学报(xtxb9583)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
2025年《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选题指南
【官网信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响应国家关于“新时代体育改革发展”的号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加快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聚焦国家发展战略,把握体育学术前沿,特推出2025年选题指南。诚邀学界同仁共谋体育发展大计,以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体育力量。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全面深化体育领域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2.体育事业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3.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
4.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
5.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体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
7.体育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
8.“十五五”我国体育发展展望
9. “一带一路”倡议与体育对外交流
10.军事体育或国防体育研究
二、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1.构建和完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体育促进体质健康与提升生活品质实证研究
3.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供给与改善
4.群众性体育赛事完善与发展
5.体医卫的深度融合
6.智慧化全民健身服务
7.体育助力乡村振兴
8.体育推动城市更新
9.特殊群体公共体育服务
10.幼儿体育健康促进
三、竞技体育改革
1.新型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
2.体育赛事体系构建与完善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4.先进运动训练理念与方法
5.科技助力竞技体育发展
6.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
7.单项体育协会改革
8.全运会改革、全运遗产研究
9.新周期奥运选材与备战
10.域外体育经验借鉴
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加快培育体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2.体育赛事品牌的打造与赛事经济发展
3.科技创新驱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
4.体育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
5.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6.大型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建设与运营
7.推动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8.体育行业标准制定与管理
五、体育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
1.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2.人工智能赋能体育发展
3.体育数据库与信息平台建设
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传播
5.阐释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6.体育基本理论研究
7.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相关研究
8.奥林匹克文化研究
9.体育交叉学科研究
10.运动项目文化研究
六、学校体育工作
1.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2.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3.体育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
4.体育教育数字化、数智化
5.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
6.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高质量就业
7.学校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及优化
8.大中小学体育思政课一体化改革与创新
9.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保障与提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关于版面费收取通知
【官网信息】
为进一步提高《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刊物质量,打造办刊特色,树立期刊品牌,践行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体育行业工作者。但鉴于印刷费、人工费的增长,经研究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的新投稿件,录用后《西安体育学院学报》将于2024年第1期起开始收取版面费。汇款要求详见录用通知邮件。
特此通知!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2024年1月1日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准确,标点正确,每页46行/46字,5宋。来稿请在文稿首页左下角处注明作者简介和其他信息。如果是基金项目,请注明“××基金资助课题”,并附批文或证书复印件一份。
本刊对国家级“基金资助课题”的优秀科研成果,经专家审阅认可后,优先刊登,并酌致稿酬。
全部文稿包括以下部分: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引言(也可不要)、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
1 题 目 应以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 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 署名次序按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应写明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邮政编码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前三名)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E-mail、电话等。如作者的工作已调动,应注明现在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E-mail地址。另,文章作者如有2名或2名以上作者,需在文章正文结尾处提供“作者贡献说明”,写明每位作者在文章撰写过程中的具体贡献。
3 摘 要 应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着重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以200字为宜。提出关键词3~8个(关键词选用能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的术语,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词或词组)。并附英文的题目、姓名、工作单位、省市名、邮编、摘要和关键词。
4 分类号 为了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请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写出论文的分类号。
5 引 言 应简单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为“0”,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省略。
6 正 文 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排程度;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等。正文题目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如:“1”,“2.1”,“3.1.2”等。
6.1 图 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应有图序号和图题(图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的外侧。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图要有中英文对照的图题。
6.2 表 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应有表序号和表题(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数字上下对齐。表要有中英文对照的表题。
6.3 计量单位 表达量值时必须使用国际符号,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不得使用已废止的符号或中文,并注意大小写。
7 结 论 应是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提炼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的意见或待解决的问题。
8 致 谢 应是作者对该论文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9 参考文献(不得省略) 参考文献序号按正文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内容要注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括在被引文处右上角方括号内,如:[1]或[1,3,5],[6—8]。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如是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前三名要注全,之间用“,”隔开,第三名以后写“等”。
9.1 期 刊 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9.2 专 著 作者.文献题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至页码.
9.3 论文集 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主编.原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9.4 报 告 作者.文献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9.5 学位论文 作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9.6 报 纸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9.7 国际、国家标准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8 专 利 所用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9 电子文献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或DB/CD].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9.10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