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电话:0971-6111732;6302573
3、刊内邮箱:qhjybjb@163.com
4、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5日出版。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青海教育》投稿声明
【2025年07期信息】
本刊在尊重原稿的前提下,有权对拟刊用稿件作适当修改。请勿一稿多投,3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的请自行处理,恕不退稿。来稿文责自负,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一切后果均由作者本人承担。
来稿须观点鲜明,论证缜密,文字流畅,按学术论文要求撰写摘要和关键词,并附作者简介,注明通讯地址与联系方式。来稿请发送到本刊电子邮箱。
《青海教育》郑重声明
【2025年07期信息】
尊敬的读者、作者及社会各界朋友:
《青海教育》杂志自创刊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成为全省教育系统服务青海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平台。对此,本刊全体编创人员时刻谨记滴水之情,常怀感恩之心,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支持本刊发展的各位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近期,本刊陆续收到反映: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冒《青海教育》期刊名义,通过伪造《青海教育》的封面、投稿邮箱、联系电话等信息,以本刊“工作人员”“通讯员”“组稿员”“发行员”等假冒身份,向作者收取数千元甚至数万元不等的高额费用,欺骗读者作者投稿发稿,并承诺“来稿必发”“快速刊发”。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期刊出版的基本规范,明显误导了广大读者和作者,损害了大家的经济利益,更侵犯了本刊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且涉及到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术诚信环境。
针对上述情况,本刊特作郑重声明,以澄清事实,维护学术诚信,保护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利益。
一、本刊声明
1.本刊从未委托任何个人、企业或机构代为收稿、组稿、发稿。本刊作为青海省新闻出版局批准、拥有专门的国际国内刊号的合法期刊,是全省重要的舆论引导窗口和学术研究平台,所有作者的投稿一律需要通过本刊指定的唯一官方渠道进行。本刊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代为处理稿件或开展编审、校对工作。
2.本刊从未向作者收取高额费用。本刊始终秉承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教育的理念,坚持政治家办刊,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公益特性,所有稿件的审查、编辑、校对和刊发均严格按照学术标准和期刊出版要求进行,绝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组稿费”“校对费”“指导费”“委托费”“合作费”“加急费”“上版费”“出刊费”等。
3.本刊从不承诺 “来稿必发”。本刊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质量至上,坚持学术公正公平,所有来稿均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校流程,只有符合本刊学术标准和编辑要求的稿件才会被录用。本刊从未作过,也不会作出“来稿必发”的承诺。
4.本刊无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本刊作为青海省教育厅主管、主办的教育类期刊,统一使用省教育厅官方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每期电子版按时上传相应网站和公众号。本刊没有开设单独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或APP。
5.本刊内容全文收录于知网本刊内容全文收录于知网、维普、万方平台。本刊与国内重要学术平台长期合作,每期内容全文收录在知网、维普、万方平台,读者作者可以自行查阅。本刊从未出现过某一期、某一篇文章在上述三大平台查阅不到的现象。
6.本刊编辑与作者读者沟通会提供真名实姓。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喜好,本刊部分编辑有使用笔名的习惯,此为正常行为。为提高办刊质量,工作过程中,本刊编辑会自报真名实姓,并说出个人常用笔名与读者作者进行联系沟通。本刊从未单独设立“组稿员”“发稿员”“指导员”“发行员”等岗位和人员。
7.本刊在知网查重率为15%以下。本刊以知网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每篇稿件均作学术内容查重对比,严格执行15%以下查重率的标准,对超过15%标准的稿件,按学术不端嫌疑处理,并与作者读者沟通。
8.本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甄别方法
为避免广大读者和作者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本刊提供以下识别真假《青海教育》的方法:
1.投稿渠道: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qhjybjb@163.com,书刊版权页每期都予公布,任何其他邮箱均为假冒。
2.联系方式:本刊官方联系电话仅有三部。
编辑部电话:0971-6111732,0971-6302573;
传媒公司电话:0971-6317190
任何其他联系方式均为假冒。
3.刊物封面刊:本刊封面设计简洁大方,刊名“青海教育”字样清晰醒目,任何套用或仿制本刊封面的行为均为假冒。
4.收费情况:本刊从收稿到出刊,需要至少3个月的运转周期,期间绝不会提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审校费”“委托费”“加急费”“审稿费”“指导费”“合作费”等,任何以《青海教育》名义收取高额费用的行为均为假冒。
三、本刊承诺
《青海教育》作为一份致力于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专业期刊,始终秉持学术诚信原则,严格遵守学术出版的各项规范和要求。我们承诺:
1.公正评审。所有投稿均经过严格评审流程,确保每一篇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可借鉴性。
2.透明操作。本刊的投稿、评审、录用等流程均公开透明,作者可随时来电来访查询稿件的处理进度。
3.反对学术不端。本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数据造假等。一经发现,将立即撤稿并通报责任人及其相关单位。
四、呼吁与建议
本刊呼吁广大读者和作者客观看待期刊出版工作,客观看待论文写作与个人稿件发表事宜,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如发现任何假冒《青海教育》名义进行欺诈的行为,请及时向本刊或相关执法部门举报。
1.提高警惕。投稿过程中,务必通过本刊官方渠道进行,切勿轻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2.举报假冒。如发现任何假冒《青海教育》名义进行欺诈的行为,请及时向本刊或相关执法部门举报,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3.维护诚信。广大读者和作者应共同维护学术诚信,抵制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公正的学术环境。
再次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任。我们将继续秉持学术公正、公平的原则,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投稿和评审流程,确保每一篇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我们坚信,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鼎力支持下,《青海教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推动青海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特此声明。本声明长期有效。
《青海教育》编辑部
2025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