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026条记录
[摘要]:肿瘤相关抗原(TAAs)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mAbs)的出现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概率和生活质量。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和非免疫介导机制发挥其抗癌活性,如直接受体抑制、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裂解。这些免疫介导机制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提高其对各种FcγRs的亲和力来增强其激活Fc功能的能力,以改善其临床效果。近日,路易... [发表时间:2022/8/2 11:14:17]
[摘要]: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对冷胁迫非常敏感。水稻苗期遇到低温天气后,稻苗会发生生长迟缓、黄化、发育不良、枯萎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提高水稻苗期的冷胁迫抗性,对于减少水稻苗期冷害损失、推广水稻直播种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于水稻冷胁迫后的转录调控响应机制仍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在水稻冷胁迫响应调控机制上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在此前构建的水稻突... [发表时间:2022/8/2 11:13:38]
[摘要]:根的结构特征,如角度,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获取土壤资源等起着关键作用。例如,较陡的根系生长角度有利于获取土层深处的水分、增强耐旱性和提高氮(N)的捕获,而较浅的根系生长角度有利于从表层土壤中捕获磷(P)。此外,最近的研究报告表明,在含盐条件下,改变根的角度可以增加产量。因此,加深对控制根生长角度的基因和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培育更适合未来极端环境条件的作物品种。植物不同种类的根(如主根、侧根等)的角... [发表时间:2022/8/2 11:11:42]
[摘要]:光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信号。植物通过光受体蛋白感知外界光信号。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蓝光受体,包括CRY1和CRY2,它们分别主要参与调控植物的光形态建成与光周期开花。CRY1与CRY2在细胞核中发生蓝光依赖的磷酸化和降解,但CRY1磷酸化的分子基础,以及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均不清楚。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王琴... [发表时间:2022/8/2 11:10:50]
[摘要]:植物入侵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已经产生了几十种假设来解释一些非本地植物物种的增加和影响。一些假说认为生物互动的改变,特别是植物和它们相关的土壤生物群之间的互动,是决定植物入侵成功的关键因素。入侵植物可能逃避病原体,产生常住的本地植物和微生物群落所不知道的防御性和抗菌性化学物质,比竞争的本地物种更能从互惠共生者中获益,并与细菌和真菌形成新的互动,导致更快速的碳和营养循环。这些预测中,有许多是假设... [发表时间:2022/8/2 11:09:45]
[摘要]: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是一种引起小麦白粉病的真菌植物病原菌,是危害小麦经济的第八大病害。据估计,每年可造成7.6%-19.9%的产量损失。小麦白粉病菌包含多种由寄主专一性定义的种,例如,小麦白粉病菌(B.g.tritici)专门侵染六倍体(面包)小麦,而B.g.dicocci专门侵染四倍体小麦。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一直与病原菌的传播紧密联系,小麦复杂的育种和贸易历史引发了关... [发表时间:2022/8/2 11:09:01]
[摘要]:近日,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林学系汪念老师课题组在ThePlantJournal杂志发表了题为“Phosphate(Pi)stress-responsivetranscriptionfactorsPdeWRKY6andPdeWRKY65regulatetheexpressionofPdePHT1;9tomodulatetissuePiconcentrationinpoplar”的研究论文。相关研究为... [发表时间:2022/8/2 11:08:01]
[摘要]:条锈病和白粉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两种重要真菌病害,分别由专性寄生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 tritici (Pst)和Blumeriagraminis f.sp. tritici (Bgt)引起。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措施,然而由于病菌毒性的频繁变异导致品种抗性“丧失”,从而引起病害周而复始的流行危害。解析小麦抗病性分子机制... [发表时间:2022/8/2 11:07:01]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崔金杰研究员团队通过分析棉花介导的棉蚜与棉铃虫互作关系,发现棉蚜为害棉花植株后影响棉铃虫产卵偏好及幼虫生长发育,为科学制定害虫生态防控新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以“EffectofMetabolicChangesin Aphisgossypii-Damaged CottonPlantsonOvipositionPreferenceandLarvalDevelo... [发表时间:2022/8/2 11:06:12]
[摘要]: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将逐步成为培育小麦新品种的主要手段。其中,遗传转化是小麦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培养基、基因型、培养条件、管理措施等都会影响小麦的转化效率。Fielder等遗传转化模式基因型在自然栽培条件尤其在人工气候条件下,白粉病普遍发生,严重破坏转化用幼胚材料的生理状态,显著影响转化效果。频繁用药剂控制病害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也影响小麦母体材料的生理... [发表时间:2022/8/2 11:05:3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