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汤超/涂豫海课题组:随机梯度下降如何帮助深度学习找到泛化能力强的解2023年6月7日,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物理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汤超课题组和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的涂豫海教授合作,在《PhysicalReviewLetter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StochasticGradientDescentIntroducesanEffectiveLandscape-DependentRe... [发表时间:2023/6/21 16:39:45]
[摘要]:JGG邀请综述|张蔚课题组综述以山地蝶类为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进展2023年6月10日,北京大学、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蔚团队应邀在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期刊发表了题为Potentialandprogressofstudyingmountainbiodiversitybymeansofbutterflygeneticsandgenomics的综述文章。该... [发表时间:2023/6/21 16:39:16]
[摘要]:魏文胜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近日,第二十三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正式揭晓。北京大学共有两位学者入选,其中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荣获基础医学领域的吴杨奖。魏文胜教授长期从事原创性基因编辑、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和核酸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率先发展了新型基于RNA腺苷编辑的LEAPE... [发表时间:2023/6/21 16:38:41]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孔方游戏玩的好的人强在哪?此前人们往往用(国际)象棋这样的桌游来衡量决策的深度,但是这种游戏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直接对决策深度进行度量。2023年5月31日,来自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和心理学系兼普林大学计算机系科学系的BasvanOpheusden团队于Nature发表题为Expertiseincreasesplanningdepthinhumangamep... [发表时间:2023/6/21 16:36:4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谭佳鑫上周发布了哪些“结构”文章?又取得了哪些科研进展?结构速递栏目以每周“结构”相关领域刊文为主题,梳理一周结构发文大事记,“结构速递”为您传递最新、最快、最权威的结构资讯。2023.6.05~2023.6.11CNS刊登文章01 Nature2023/6/071. “ClassB1GPCRactivationbyanintracellularago... [发表时间:2023/6/21 16:35:43]
[摘要]: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以表彰其通过古基因组构建欧亚大陆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重要原创性工作,从进化角度为人类的健康与适应问题带来新的见解。该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21年起设立的首个旨在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 [发表时间:2023/6/21 16:34:13]
[摘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在进化历史上处于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是脊椎动物中重要的类群。蛇类具有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左右肺不对称... [发表时间:2023/6/21 16:33:39]
[摘要]:细胞在连续传代或受到DNA损伤后发生的形态改变及不可逆的细胞周期阻滞被称为细胞衰老。异常累积的衰老细胞是诱发个体衰老和诸多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原因。靶向清除衰老细胞(Senolytic)可改善组织功能障碍、延缓衰老,进而延长健康寿命。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何永捍及合作团队,前期挖掘了多个衰老细胞的干预靶点,开发了一系列Senolytic小分子,并证明了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缓衰老、改善衰老... [发表时间:2023/6/21 16:33:03]
[摘要]: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基础形式,广泛参与个体发育、机体稳态和炎症免疫等生理过程的调控。作为细胞程序性坏死途径中最下游的执行蛋白,MLKL承担了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诱导细胞坏死的功能。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异常可以引起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多器官炎症以及皮炎等多种免疫疾病。MLKL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机制还不清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不明确,抑制剂在H4α-螺旋的作... [发表时间:2023/6/21 16:32:38]
[摘要]:第二次青藏科考是第一次科考的延续和深入。生物的分布、形态等都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古生物化石不但是生物演化的重要证据,也是认识地质时期环境与气候变化的重要研究材料。——苏涛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也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青藏高原缘何成为生物多样性演化中的重要枢纽?在考古与遗传视角下,青... [发表时间:2023/6/21 16:32:09]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