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蕴含深刻的“道”和“理”,并充分体现了两者的辩证统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悟通、弄懂其中的“道”和“理”及其辩证统一的逻辑机理、内涵要义。引人悟“道”“道”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个哲学流派共同使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是指隐藏于世界... [发表时间:2023/8/18 9:25:38]
[摘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经过十年发展,中国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加深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硕果累累。在“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迎来十周年之际,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的杂音又起。几个政客、几份报纸,显然无法代表世界各国的全部。在外国学者眼中,“一带一路”倡议... [发表时间:2023/8/18 9:25:06]
[摘要]:内容提要:作为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凝练的执政模式与标志性政治话语,“民心政治”缘起于传统中国民本思想,却又与民本政治、民意政治相区别。通过解析中国国家治理场景中的“民心政治”,可以发现,民心是中国民众政治心理各要素的总括性概念,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话语表述。在政治现实中,党和政府通过实践“民心政治”赢得民心,从而持续生产政治合法性。“民心政治”的研究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测量与呈现... [发表时间:2023/8/18 9:24:37]
[摘要]:摘要:如何认识并书写出中国故事的丰富性与多维度,这是摆在每一个有严肃追求的当代作家面前的真实问题。范稳的《太阳转身》通过对多条线索的并合叙事,赋予驳杂混乱的现实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接续了“新文学”观念先行的传统。他将通俗的侦探类型小说,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同时结合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出化繁为简地书写多维度的当代中国故事的能力。关键词:中国故事 赋形 类型文学... [发表时间:2023/8/18 9:23:54]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25—P26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1期,周学军摘从1997年的《意大利的记忆之场》到2017年的《全球意大利史》,意大利史学界关于本国历史的书写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和深刻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可以被看作整个欧洲关于民族国家历史书写探索历程的缩影。无论借助历史书写重构民族国家身份,还是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拯救国家记忆,意... [发表时间:2023/8/18 9:22:59]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通过“四下基层”的调查研究,采取精准施策和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总结出“闽东精神”,为闽东人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此后的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供了思想“元素”。习近平同志在宁德时期的实践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基础。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来到当时福建沿海欠发达的宁德地区... [发表时间:2023/8/18 9:22:24]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坚持“政治建军”“人才强军”战略和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全新理念。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加强军事治理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是我们党治军理念和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开... [发表时间:2023/8/18 9:21:04]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哲学研究,作者程乐松摘要:从儒家人际伦理面对的“陌生人”问题出发,梳理陌生人、陌生感与陌生人社会的内涵差异,强调存在两种需要严格区分的“陌生人”:即社会交往和日常经验中的陌生人,以及基于现代性筹划的、抽象的“陌生人”,进而提出儒家面临的这一理论难题可能源自对问题的误解和错置。一方面,在生活经验的现实中将“陌生人”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经验和社会生活现象加以分析,从日常经验到自我认知分析“陌... [发表时间:2023/8/18 9:20:13]
[摘要]:摘要:北宋《宣和画谱》评关仝之画曰:“深造古淡,如诗中渊明、琴中贺若”。对贺若其人,琴史研究中普遍流行贺若弼说,但此说有误。从前人考证来看,定唐代琴家贺若夷为正说,还原其在琴史上的地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琴中贺若”在艺术场域中的象征意义、贺若琴风对北宋文人画观念的感染导引,以及宋代诗、琴、画三者的会通。而考察琴、画审美趣味的融通现象,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艺术古淡简远、超逸至天地大美的境界。... [发表时间:2023/8/18 9:18:55]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23—P24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奠基、拓展和深化——庄福龄的学术历程及贡献》,摘自《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年2期,莫斌摘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推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研究也取得长足进步,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是标志性的成就之一。在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园地,是中国学者首次明确地开辟了“马克... [发表时间:2023/8/18 9:17:27]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