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6421.新时代文学的一次高峰集结与检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备受瞩目的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活动经过紧张有序的评审,于8月11日在京揭晓,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乔叶的《宝水》、刘亮程的《本巴》、东... [发表时间:2023/8/18 9:35:00]

  • 16422.盛唐诗用事的比兴精神、创作范式及诗史意义

    [摘要]:内容提要:盛唐诗用事以比兴诗学精神为根基,将汉魏文人诗中已存在的用事与兴寄结合的创作现象,升华为自觉的实践,纠正了南朝以隶事炫示富博的诗歌风气,也跳出了初唐五律的类书式、套路化的用事思路,并创造出殷璠所说的“无论兴象,兼复故实”的艺术范式。盛唐诗以用事融合比兴,寄托当时士人在社会政治境遇中对进退出处等普遍性命题的思索,用艺术的方式实现了盛唐时代共同的文化人格。用事的意义也超出修辞层面,产生了民族文... [发表时间:2023/8/18 9:34:07]

  • 16423.信任人工智能何以可能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42—P43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摘自《自然辩证法研究》2023年2期,崔晋摘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中,道德主体、伦理责任、道德决策、生命伦理等皆有相关讨论。近期的人工智能发展愿景中广泛提及“可信人工智能”议题,但对“信任人工智能何以可能”问题缺乏足够关注。值得信任意味着人工智能有能力被信任。下面对人工智能理性社会规范信... [发表时间:2023/8/18 9:33:24]

  • 1642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吗?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作者CRECRS编辑部摘要:随着县域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传统银行为主导的县域金融机构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使用通过文本挖掘方法整理得到的2000-2019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情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对县域经济... [发表时间:2023/8/18 9:32:43]

  • 16425.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摘要]:编者按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产生5部获奖作品,作家东西的《回响》名列其中。2021年6月,《回响》发表;同年12月,《中国文学批评》推出“作家聚焦•东西专辑”,现“中国学派”重新推送专辑的一系列文章,以飨读者。01吴俊东西小说文本的美学——从《耳光响亮》到《回响》从《耳光响亮》到《回响》,东西的长篇小说体现出复杂的文本特性,包括隐喻和互文、解构、戏剧性、戏谑等美学构造及境界。... [发表时间:2023/8/18 9:32:04]

  • 16426.从孔望山到韩城宋墓——中原北方地区“涅槃图”的汉化与挪用

    [摘要]:摘要:佛教哲学体系中的“涅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于这一概念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这种义理上的差异,是涅槃图像在汉地佛教美术体系中出现变形与挪用的重要原因,也决定了这种图像与其他图像元素搭配生成的意义。正是这种解释上的“灵活性”,使原本在犍陀罗艺术中主要作为佛传故事的涅槃图,在传入汉地之后逐渐从叙事性的本行故事中脱离,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元素进入石窟和墓葬艺术中。以孔望山石刻、云冈... [发表时间:2023/8/18 9:31:28]

  • 16427.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29—P30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原题《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20日,第15版,王志强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不仅成为... [发表时间:2023/8/18 9:30:49]

  • 16428.勇担新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文学力量

    [摘要]:作者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本文原刊《文学评论》2023年第4期第13-15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科学总结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规律和重要意义,发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习近平文化建设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又一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做出原创性... [发表时间:2023/8/18 9:30:17]

  • 16429.光的背后有什么——基于镜像、透视与窗体的考察

    [摘要]:摘要:依据霍克尼的发现,西方近代写实绘画中所体现出的逼真,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事物的光学投影。看似透明的“光”,实则是西方绘画中重要的描绘对象。它本身更是诸多思想观念的视觉表达:古典时期对光学的抑制,源于哲学与修辞学的竞争;文艺复兴透视法的盛行,意味着不同政体观念的角力,以及哲学与修辞在近代的融合;19—20世纪现代艺术对传统光学原则的摒弃,预示着一种新的真理观正在逐步形成。借助镜像、透视、... [发表时间:2023/8/18 9:29:47]

  • 164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7期P27—P28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历史研究》2023年1期,王志强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得出的科学结论。本土化和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 [发表时间:2023/8/18 9:27:58]

首页<<1640164116421643164416451646>>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