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7669条记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哲学研究,作者袁祖社摘要:文化内在于人类生存、生活之中,对于自己的生存、发展与文明进步状态是否有一种“文化自觉”(共识性、规范性意义的价值理念及其秩序),是民族心智成熟与否的标志。肇始于18世纪的西方启蒙现代性与社会现代化,推崇自由个人主义、资本逻辑、技术理性以及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导致制度、思想与生活现实之间明显的冲突化事实。以对历史发展中文化合理性与人类价值实现... [发表时间:2023/1/3 16:33:50]
[摘要]:摘要:对于当下的诗歌写作者,一种值得努力的方向是,一方面重新激活古老的抒情诗传统;另一方面,将深刻理念、结构设计等以近乎直觉的方式不露痕迹地融入诗歌,调动感觉和诗歌语言去“找到”它们。余秀华的诗歌显露出这个方向上的巨大潜力。此外,不同于以北岛的“古老的敌意”为代表的抵抗诗学,余秀华真诚的写作也让我们看到了诗歌活力的重新打开。关键词:余秀华 抒情诗 古老的敌意作者袁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 [发表时间:2023/1/3 16:33:05]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1期P59—P60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摘自《学术月刊》2022年5期,原题《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儒家经典形式转换的诠释学意义》,项江涛摘诠释活动以寻求意义为中心,其对象就不限于文本的形式,或者说,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意义储藏方式并不能够穷尽所有可能释义的空间。就人类早期储存记忆、交流思想和传递经验的主要方式而言,口头语言显然扮演了中心的角色... [发表时间:2023/1/3 16:32:3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作者CRECRS编辑部作者:周立¹ 罗建章¹ 方平²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原文刊于《中国农村经济》2022年第10期一、引言:由粮食安全到食物安全和食物主权大食物观的提出,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讨论,由狭义的粮食安全观,扩展为广义的食物安全观。本文提出以权利安全为内核的食物主权论,从中国21世纪保障食物安全要走向... [发表时间:2023/1/3 16:32:02]
[摘要]: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命题的提出和发展,既是对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和实践的客观总结,也是对世界现代化一般进程在当代中国独特实现形式的精当刻画。以财政为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内涵,在剖析财政、国家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财政与改革”和“财政与发展”两条关键线索,深入剖析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下财政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独特作用,有助于明确中国共产党... [发表时间:2023/1/3 16:31:28]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1期P37—P38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22年7期,邵贤曼摘本文将提出并阐释一种对于知识的行动论理解,即知识行动论(knowledgeactionism)。根据这一观点,知识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完美行动。换言之,知道就是做得好(knowingisdoingwell)。本文将依据三种不同的知识类型来阐释这一观点,即思辨知识(specu... [发表时间:2023/1/3 16:30:55]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1期P31—P32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摘自《江海学刊》2022年4期,李潇潇摘今天,人类正经历由本能时代向智能化时代的跨越,哲学有了新的追问:21世纪数字化生存世界的到来,人类将如何生存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双重境遇中?数字化生存将会给人类带来何种命运?在今天,从唯物史观视域追问数字化生存的哲学问题,显得尤为必要。1.破除数字化生存世界所带来的数... [发表时间:2023/1/3 16:30:22]
[摘要]:摘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才个体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坚持“价值、能力、贡献”的人才评价导向,以“三大体系”为框架,将“筑牢学科支撑力、提升学术竞争力、扩大话语影响力”三个方面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价值体现,并以此为依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评价指标注重突出学科支撑力中的职责和贡献导向,突出学术竞争力和话语影响力中的人才胜任能力导向,打破了在科研人才评价领域过度聚焦以成果为代表的绩效评... [发表时间:2023/1/3 16:28:50]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1期P147—P148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摘自《新闻大学》2022年5期,王建峰 韩卓吾摘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31日的讲话中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从局部看,我国国际传... [发表时间:2023/1/3 16:28:06]
[摘要]:尚永琪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佛教传播史、丝路文明史、形象史学与动物史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出版著作10部。“形象史学”是以古代图像资料为关键证据的历史研究,是对传统文献资料“非可视性”缺陷的补足和互证。“形象史学”不是艺术史的作品风... [发表时间:2023/1/3 16:27:1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