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学术资讯

学术资讯

177669条记录

  • 137781.谭佳:用文学艺术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摘要]: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谭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 [发表时间:2023/1/3 17:02:55]

  • 137782.哲学 | 文化与日常生活:尊重何以可能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学术汇,作者王旭凤尊重是当下道德哲学高度重视的主题,这不仅源于日常中存在诸多堪称羞辱的生活实践,也源于人们对自主的、理性的、有道德能力的人格的欣赏。在专业道德哲学中,对于尊重已有非常充分的研究。然而,尊重不只是道德哲学思考的主题,它还存在于前哲学反思亦即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个领域,我们深层次的生命意义得以展开。而这个领域又是当前狭义的强调义务的道德哲学所不能涵盖的。因而,如... [发表时间:2023/1/3 17:02:27]

  • 137783.​社科快讯 | 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路径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高莹)12月25日,中国城市论坛(2022)在线举行。论坛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供图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培勇指出,推动城市绿色转... [发表时间:2023/1/3 17:01:33]

  • 137784.于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摘要]: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胜利召开了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千秋伟业的伟大征程中,迎接202... [发表时间:2023/1/3 17:01:04]

  • 137785.“有意义的人类控制”:一项新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原则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社会构成治理挑战的是,社会技术系统对公共生存领域的广泛嵌入与重构,这涉及智能机器的自主权与人类控制权之间的新型分配秩序问题。近年来,随着自动驾驶、手术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招聘、智能问诊等算法决策系统的商业化与社会化应用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主体在关键决策领域不断让渡控制权,而智能机器自主权扩大的同时,又相应增加了人工智能的伦理、法律与社会监管问题。在此情境下,人工智能治... [发表时间:2023/1/3 17:00:33]

  • 137786.【社科要论】“三个务必”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系统地认识“三个务必”重要论述,深刻体悟其重大战略意义,理解其丰富含蕴,有必要深入探究其生成的理论来源、历史底蕴以及现实基础,以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从而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地坚持“三个务必”。1理论之魂:“三... [发表时间:2023/1/3 16:49:42]

  • 137787.杨博: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推动全党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

    [摘要]: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杨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 [发表时间:2023/1/3 16:49:12]

  • 137788.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古典文献学是运用校雠、考证、编纂、检索等方法,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的独立学科。其实,这些工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同样存在。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最具规模也最有影响力的成果是《中国新文学大系》。作为学科层面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当时制定的学科规划,中国新文学(现代文学)学科被归为国家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作为学科基础的文献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各... [发表时间:2023/1/3 16:48:01]

  • 137789.【社科要论】新时期史学研究应着重树立四个方面的意识

    [摘要]: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强调,“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贺信精神为新时期的国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历史研究,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他曾经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对于广大史学研究者来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发表时间:2023/1/3 16:47:26]

  • 137790.高中华: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布局,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才

    [摘要]: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阐释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团委、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开设【社科青年说·二十大精神笔谈】栏目,邀请青年专家学者,结合自身理论和学术优势,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聚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高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力资源... [发表时间:2023/1/3 16:44:59]

首页<<13776137771377813779137801378113782>>尾页共17767页 跳页共177669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