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
过完了年,我就打算收拾行装回我自己的小家里去了。在妈妈家足足呆了六天,我这一走,知道她会唠唠叨叨让我拿点这个吧,拿点那个吧。所以,没提前告诉她。离开车还有半个小时的时侯,我不得不告诉她:我要走了。还是一样不少的重蹈往事......,那一刻,我的心动了,往事一幕幕出现在我眼前。
记得第一次上学时,我哭着、闹着不愿意离开家。爸爸告诉我:“你上学去吧,我会在你兜儿里放半块面包(老式的,很大的)若不去,就没有了”。连着半个月,我都会为这半块面包而学习,a、o、e,1、2、3,爸爸的半块面包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涯。
上中学时,冬季我要住校,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周日下午再回到学校。妈妈怕我在学校吃不好,总是给我烙一筷子高的油饼,然后是咸菜、几块猪肉等等,装满一小黄布包,正好塞满车筐,足够我一个星期解馋的了。爸爸则额外塞给我五元钱,我有幸能买个麻花、饼干什么的。就这样,从没间断的包裹陪伴了我整个三年的中学生涯。
读高中时,我要到县城里去了,要常年住校。每当开学的日子,我都要把半个学期用的东西带足喽。爸爸怕我不会装行李,怕我装的少,每次都亲自把我用的大提包装满。我不用去理会装什么,每次到学校从包里往外掏东西时,就会发现:换洗的衣服叠的整整齐齐的;感冒药、胃药;咸鸭蛋,咸菜。一个星期不用花饭票打饭了,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包裹一次比一次大。
后来,我去远行。妈妈照样给我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长途不好拿,劝她不要给我带那么多东西。慢慢的,能不拿的就不拿了,包裹一点点变小了。虽然东西少了很多,包也轻快了很多,但是,爸爸给我的钱却一次比一次多,告诉我:“缺什么就自己花钱买吧”。
再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家。刚搬家时,我的两个爸爸,两个妈妈差不多把家都给我搬来了,日常生活所用的一应俱全,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自己的小家置办妥当啦。这一次的“包”是用三轮车载的,装了满满两车。我靠着这两车的东西,开始了自己新生活…….。
今天,妈妈又如此,“拿点鸭蛋吧,奎(我丈夫)爱吃;拿点菜吧,你就不用花钱买了;拿点牛肉吧,回去包顿饺子吃;拿点什么吧留着给谁谁用…….。”不用说,不把车塞满绝不罢休。这一次,我任由她唠叨,任由她装东西,我不阻拦了。
包裹里装的全都是父母的关爱,我少拿一样东西,就少拿了一份关心,搁置了一份爱心,父母都会不高兴。我突然意识到,我对父母的那份关心和爱心却少之又少,因为我带回家的包里装的很少很少,愧疚感从心底升起。
包裹里的东西,传递着亲情,延续着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