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老师的教诲……
金秋时节,气候宜人,工作之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某个场合偶然见到“我的老师”征文活动的相关消息,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也有了写作的欲望和热情,昔日的相磁文章也有所想起,尤其是看到其中老师的字眼,感觉比较特别,再回顾往昔学生时代的时光,联想随之有所展开,过去的一幕幕似乎就像电影一般时不时浮现眼前,从而唤起了记忆深处的许多回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豪情满怀,尤其是当年与老师相识、相处、融合的特殊时光乃至他们的谆谆教诲,令人思绪良多,心潮起伏,对此,既感慨万千,思绪良多,也有所回味,不断感悟,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场景,似乎就在昨天,虽然已经相隔久远,但难以忘怀的记忆和当年的那一段段往事,不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遗忘,而是一直铭记,难以忘怀,挥之不去。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在国内教育界逐步恢复教学秩序,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的前提下,我和同学们如愿考进了高中,并在为时不多的学习时光中抓紧时间,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之中,争取有所收获,因此,当时的学习氛围是好的,热情是高涨的,由此感觉时间是那么短暂、珍贵,感觉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但由于彼时认识不足,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存在片面认识,只是在一定的氛围中,我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学习的兴趣在逐渐提高,即使这样,我对语文科目仍然采取了既想学习,也不是特别对待,全凭个人的意愿和感知、感觉,但绝对是不反感的,尤其是对作文感受较好,感悟较深,印象深刻,基于此,我在此基础上作了一番艰苦的努力。俗话说:“爱屋及乌”,鉴于此,对语文老师关注度相对高一些,认知更全面一些,他的严谨、质朴和认真的教学方法,加之其儒雅的风度和学富五车的教学水平,灵活机动的教学特点,均给我和同学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当时的语文老师姓马,大家都习惯于叫他马老师,他身材高大,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斯斯文文的样子,尤其是其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讲解深入浅出的特点,令同学们受益菲浅,因此,深得同学们的欣赏和尊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由于当时我和同学所在班是理科班,因而相对而言,文科的语文就难以算作重点,即使这样,作为必考科目,同样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不容小觑。对此,大家普遍心知肚明,语文课不可或缺,是基础功课,同时是理科班的亮点之一。鉴于此,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大家在紧张的学习期间,往往情不自禁地迷上了语文课,也对此有了更多的投入和关注。每逢马老师上课,大家总是纪律严明,认真听讲,思想集中,在有所思考的同时,也感受语言带来的能量和知识、内涵。曾记得过去有人曾说过:“语文无处不在”。此话确实不假,只是当然年轻,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对此并无太多的感受,也无过多的感慨,只是过后再回顾的时候,往往会若有所思,语文总是在您意想不到的时候或地方或不经意间就会呈现出来,在需要的时候展示风采,尤其是作文更是启迪思维,锻炼文学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反映文字功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鉴于此,马老师把有限的精力总是先用在教学之中,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尤其是在一些难点、热点问题方面,他充分发挥特长,善于化解同学们的学习“短板“,用通俗易懂,入木三分的教学方法给同学们认真学习,有所感受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面对高中时期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问题,他因势利导,化压力为动力,详细制订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始终为学生们着想,一方面妥善安排教学内容,落实进度;一方面总是认真备课,遇到同学们不懂之处,他总是耐心解答,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和讲解时,他全力以赴,用细心、认真和执着的劲头,力争使同学们有所感受,学懂弄通,对古文不断产生兴趣,学会融会贯通,在了解的同时更加掌握古文的学习方法。这种执着追求,认真负责的教学,不辞劳苦的态度令人敬佩。比如较有影响的古文《岳阳楼鹿》、《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名篇,他逐行逐段,仔细讲解,既讲解其意,也通读全文;既对加点字予以解释,也对故事的背景加以说明,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此这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热情有所高涨,兴趣愈加浓厚。不仅如此,马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同样别具一格,他在布置学生完成作文后,不仅认真批改,而且还会根据情况,在恰当时候,选择其中的佳作在课堂上诵读一段并予以点评,通过亲身经历,使学生们既有现场感受,也有回忆和联想,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如有一年的清明时节,不知是班级还是年级,组织师生们赴某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回来后,马老师即对学生布置作文作业,而且认真批改,并在后来的语文课上,特地选择了其中几篇较好的作文,选择其中的一段阅读、讲解并予以点评。这样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不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且感受加深,容易令同学们感同身受并与现实场景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印象,深化学习成果,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堂方法和特点,确实不现一般,耐人寻味,亦令人受益和感悟,学生们为这样的学习方法叫好,也为有这样的老师感到高兴乃至自豪。
世纪之交前夕的某个春节假期,在××中学高二年级某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上,马老师与其他老师相继出现,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依次逐一发表讲话并与大家见面,他虽年近古稀,但精神蒦铄,容光焕发,在发言时,他自潮:老朽唯恐说不好,特写在纸上。由此可见,马老师认真踏实的劲头与众不同,令人感慨。祝福您,尊敬的马老师。
定稿日期:2022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