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老手艺

    类别:散文 作者:万物刍狗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7/10/26 16:37:41 网友阅读:1047次 网友推荐:3次  字号:   

    我还是比较相信老手艺的。

    曾遇到一个街上赶集时做活的剃头匠——一套刀具、一件围裙、一把椅子,就构成了他的整个工作环境。空闲时间,剃头匠抽着烟,背着一只手,在菜场附近转着圈。因他与周围的人大多熟了,偶有人来,便有人喊他,快来快来,剃头生意到了呢。他就屁颠屁颠赶到。

    要剃头的多是上年纪的乡下老头,穿着厚实的土布衣裳。有些人即使天热,还要戴着顶破旧的深蓝色的帽子。因时光的流逝而褶皱的皮肤上,都能辉映起古铜色的光芒,似乎讲述了一个沧桑奔忙的人生。

    老头在脖子上系上围裙,眼睛就紧紧的闭着。剃头匠把刀磨锋利了,给老头满脑袋涂上肥皂的泡沫,然后挽上袖子,就前前后后的开始动刀。剃刀过处,发出嗤嗤的声响。我听着这样的声音,能由心里产生一种舒爽的感觉——仿佛眼前一切坚韧凸出的东西都被剃刀割去的舒爽感觉。

    但这样的剃头是要手艺的,并非谁拿着剃刀都可以干这样的营生。《笑林广记》里记载了一个剃头的笑话,说是某个剃头的师父收了个徒弟,教了几天以后,那徒弟觉得剃头是件很容易的事,就跑回家开始自立门户。第一天来了个人,徒弟一刀下去就在人家脑袋上划了个口,慌忙拿手指堵上,又一刀下去又划了道口,只好又用手指堵上。就这样划了几道口以后,手指不够用了。理发那人痛得呲牙咧嘴,没等人家埋怨,徒弟先恼怒道:“你这脑袋没法剃了,只能请千手观音帮忙呢。”

    记得我的父亲就喜欢请街头的剃头匠给他刮胡须,因他满脸的络腮胡子——粗壮,还很浓密。与他同龄的人给他取个外号叫“大胡子”,由此可见一斑。那年月可没有电动的剃须刀,所以手艺人的生意还很兴隆。技艺的好坏也就决定了他收入的多寡。手艺实在高超了,别人还得客客气气的叫他一声师父。

    父亲把胡须蓄到赶场集会,那时候就成长长厚重的一把。寻到剃头匠时,躺在椅子上,是很惬意的闭上眼睛的。剃刀冒起寒光,在他脸上穿梭飞舞,不多时便会剃得光洁如玉,人也立即变年轻了好几岁。我从父亲的表情里看到了享受,所以自小就认为刮胡子是件快乐的事情。

    手艺人吃手艺的饭,剃头匠沿袭了老辈人传下的东西,兴许赶不上现代人理出新潮的头式的变化,但剃刀刮磨身体需要的功力犹如街边逗弄小孩的糖画,要一气呵成才好。

    眼前这一代老人渐而离去,只怕老的手艺也要渐而失传。我们好像忘记了传统,鄙薄起过去老旧的东西。那曾经手艺的时代,凄惨的被人忘怀。但我相信老的手艺,因其讲究技巧和功力,是旧时代的最好,也非新时代的糟粕。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