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认证信息

广告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投稿经 >> 论文写作

老年人数字包容困境现状及解决措施研究

2022/1/5 15:16:41  阅读:657 发布者:wyt15041798353

摘要

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与数字化智能化并行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享受科技发展成果带来便利的同时,老年群体却逐渐陷入了一种困境,即产生了数字鸿沟。在老龄化社会,针对如何让老年群体摆脱这一现状,提出从与老年人联系最密切的子女,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街道及居委会,志愿者,到开设老年大学课程,促进数字化应用适老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积极发挥社会各界作用,努力缩小老年人与数字化产品的鸿沟,增强老年人对数字应用的实际可操作性,让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切实地感受到便利,紧跟时代浪潮。

关键词:老年人;数字鸿沟;数字包容;困境;破解路径


一、老年人数字包容概念界定

(一)老年人

   老年人,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年龄起点也是60周岁。不同的文化对于老年人的界定也有不同的定义。最普遍的是以年代年龄界定,在西方国家,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而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

   除了年代年龄界定外,还可以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方面来界定。生理年龄是以个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状态和功能的指标来确定的;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学活动的程度来确定;社会年龄则是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往往由其社会地位决定。

(二)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会之间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两极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智能化水平提高,然而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日渐频生,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解决数字鸿沟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三)数字包容

数字包容也被称为数字融合,是用来描述消除数字鸿沟的动态过程,通常是尽力缩减数字鸿沟的努力。数字包容,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八大工业发达国家及欧盟代表高峰发表的全球信息社会宪章。数字融合渐渐成为世界各国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政策和社会议题。

关于数字包容的主要内涵分为以下四点:强调技术的接入与使用,既帮助人们获得技术,也帮助人们形成使用技术的能力。强调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使用各种技术,帮助人们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将原本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关注。强调突破社会壁垒,通过数字包容打破性别、年龄、种族等壁垒,最终达到强调消除数字鸿沟的最终目标。




二、老年人面临数字包容的主要困境

(一)基础信息设施不完善

据工信部统计,我国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用户约2.74 亿,其中手机上网的老年用户约1.34亿,还有近1.4亿的老年用户没有接触网络,属于完全“老年机”的状态。与此同时,在诸多地区还未实现网络全覆盖,部分智能产品还未真正进入老年群体的“视野”,所以智能产品不完善以及网络未全面覆盖成为第一大困境。就日常智能设备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老年人只拥有手机这一项智能设备,且多为老年机。真正拥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备也并非全新,多来源于他人赠送或子女淘汰。手机性能的不健全、使用观感大打折扣,无法满足老年人正常的使用需求。同时,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公共场所几乎是智能全覆盖,甚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没有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因此,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老年人在智能时代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二)智慧养老落实不完善

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日渐关注处于边缘化的老年群体,提出“智慧养老”的概念,想以此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智能生活体验。部分地区政府为老年人发放智能手环、提供养老配餐等福利政策。但这一实行只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全国大部分老年人并未真正享受社会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闭塞了老年人通往智能生活的道路。目前看来,我国养老水平虽在提升形式较好,但没有生产出真正满足老年人数字化需求的产品,政策补助往往也是“治标不治本”的。

(三)市场适老化产品单一

智能设备不适老主要表现在目前的智能产品在功能和设计上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根据调研数据表明,中老年群体对于目前的智能产品感到操作步骤繁琐复杂、内容难以理解,容易点错。使老年人上手操作相对困难,不但没有带来生活便利反而加重生活负担,同时也导致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老年人不如年轻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其反应能力、学习能力都相对迟缓,且老年人没有条件和机会学习掌握这门新鲜学科,长久看来更加不利于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


 同时,互联网内容对于老年人来说非常不友好。年轻人追逐喜爱的网络优势、短剧小视频,例如,抖音、快手此类app往往就不受老年人的追捧。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老年人对于手机页面突然弹跳而出的广告、新闻往往无能为力,甚至可能是“灾难”,老年人不会关闭、以为自己误点而惊慌不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障碍和难度。

(四)社会服务建设不足

1.智能设备培训服务不足

目前,老年人数字化培训服务主要聚焦在养老机构开发的课程、老年大学、社区娱乐中心的配套教学等,然而这些途径中针对性不强、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不佳。虽然有社会上的公益机构会自发为老年人组织培训,但辐射范围较窄,信息发布的可获性差。

2.志愿者服务力量未充分利用

     目前,社会中不乏有广泛的社会志愿者团体举办各种助老活动,主要由大学生组织,内容是陪伴在老年人身边,教授老年人智能手机的使用。此类活动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然而由于交通不畅、路途遥远的因素对于乡镇老人来说,就很难得到帮扶。此外,在校大学生往往只能在课余时间来教授,无法保证持续性和连贯性,且教授内容主要是智能手机,然而老年人更加需要的医疗挂号、银行自助办理业务、地铁出行、车票自助取票、健康码行程码等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因此,如何将志愿者合理利用解决上述难题,仍是志愿服务难以解决的困难。

(五)家庭文化反哺意识欠缺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年轻成员来说,互联网伴随着他们出生、成长,且凭借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迅速助力他们融入智能化、数字化,渐渐使他们萌生出智能是他们年轻一代的专属标配,自然而然地将老年人排除在外,对于积极主动想要学习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以不耐烦的态度,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忽视了老年人为年轻一辈的教育付出。因此,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文化反哺。

(六)老年人素养下降

1.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

大脑老化后,抑制生活中不重要的讯息并保留重要讯息的稳定性受损,学习的效果也就不是很理想了。除了讯息的接收,眼花耳背等情况一般也是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症状,那么老年人在看字或者听一些语音时就比较困难,学习进度也大打折扣。因此,面对这一生理难题是短期内难以攻克的弊端。

2.老年人文化程度低

我国老年人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数较少,未上过学的占29.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1.5%,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5.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1%。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是目前老年人的现状,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中文盲的比例也很高,那么在设计智能产品的过程中,适老化这一点是必须要考虑的。

3.老年人消极的学习态度

    老年人面对智能产品时总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新科技的抵触和接触新事物时的恐惧焦虑情绪。老年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新事物存在畏难情绪,担心误点、使用不当会带来损失或被欺诈。因而,拒绝接受更为先进的便捷的智能产品。


二、老年人数字包容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存在问题

1.政府缺乏政策保障

近年来,政府部门在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我国老年人数字包容相关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缺口,互联网使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网络诈骗现象频生,对于老年人防诈骗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增加了老年人上网的难度。

2.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

    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政府在老年人数字包容上没有具体的行动,对于老年群体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经济职能上,没有做好网络全覆盖,免费发放智能手环的举措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开;在文化教育方面,对于老年群体的智能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二)数字化软服务欠缺

部分老年人虽对智能产品有学习热情,但却苦于无人教授的现状。老年人希望得到家中年轻人讲解的意愿较高,然而子女上班忙、子女不在家的情况又很多,各社区街道开展智能产品讲解课程也较少,专业授课老师稀缺,质量良莠不齐,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社会志愿者资源闲散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趋于形式主义,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老年人解决现实困境。


(三)老年人自身原因

1.老年人经济水平较低

老年人在退休后,依靠国家发放的退休金过日,没有额外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相对拮据。高科技智能产品的使用对于老年人来说花销较大,难以支撑、满足高消耗、更新换代快、易损耗的特点。因此,只有经济收入高的极少数老年群体能购买使用智能产品。

2.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

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接受过很高的文化教育,智能化产品门槛较高,学习难度较大,思想保守的老年人无法适应网络名词、流行用语的理解。同时,拼音输入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也不小,即便是语音输入可能也存在口音表述不清的情况。


(四)初级群体支持力度不强,子女代际反哺文化不足

初级群体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的,具体是指一种社会群体,该群体是对象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的,一般是家庭或邻里。

尽管老年人对电子网络有需求,但子女往往缺少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帮助老人学习,并且多数老人会“主动降低自己的福利要求,他们也会通过降低生活标准、减少需求等方式来达到减轻子女家庭养老负担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从而不愿意麻烦子女。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动作、价值观导致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存在代沟,沟通交流上有阻碍,造成了老年人思想闭塞,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这也对年轻人的文化反哺造成困难。


三、提高老年人数字困境的解决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加强舆论宣传和意识引导

分析看来,老年人与人工智能时代脱节暗藏多方责任,对于他们自身态度来看,信心不足、胆怯畏惧,面对新事物自我放弃、自我麻痹,因此,要不断给他们树立信心,大力宣传人工智能并不可怕也不复杂易于接受的观点,使其深入人心,制定政策法规,提高老年人数字包容重视度,改变老年人根深蒂固的僵持模式和固化思维。

新闻媒体把宣传途径应放在电视、广播电台等受众为老年群体的媒介上,网络宣传力度时效性虽强,但并不适用老年主体。主流媒体可在各电视新闻频道上多加推广宣传老年人“融入新时代、畅想新智能”的相关案例,鲜活真实的例子往往会拉近老人与智能的距离感,宣传的同时能够让老人感受到融入的简单易懂和享受智能生活的快感。

2.完善法律和制度政策的保障,提高数字包容重视度

    目前看来,国家对于老年人智能生活困难出台政策较少,行之有效的方案还未提出,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不够,仅局限于意识领域,没有具体行动。因此,国家应出台政策保护,鼓励社会各阶层加大关怀。缓解老年人智能生活出行难、医疗难等问题矛盾。只有政策上的导向,才能让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并积极探索解决矛盾的方法。

(二)社会方面

1.发展老年科技大学,培训专业人才投入教学

内部信心虽然重要,外部建设也不可忽视。我们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老年群体学习意愿虽高,但奈何无人教授。愿意学习的老人也更倾向于家中力量,更不愿意向社会寻求帮助,老人存疑在社会志愿者可能不会倾囊相授,或不好意思不愿费时间找志愿者服务,社会力量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挥社会中坚力量,鼓励老年科技大学的兴起,大力开办公立学校,试点推开,国家建设老年大学初期不主要以盈利为目的,吸引广大老年人广泛参与,体验学校生活,既可以弥补年少遗憾,也可以通过课程教授老年人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培养数字信息化先进手段,跨越数字鸿沟。

2.转换社区、志愿者服务职能,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大力发展老年智能教育,除了要建立学校,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老人开展智能教育,拓宽教学对象范围,确保大多数老年人得到专业学习的机会。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范围大致局限在社区,所以可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鼓励老年人,一起研究、学习智能设备。社区工作者与老年人建立关系,一起制定小组契约,进行智能设备相关内容的教学指导、总结分享,从每一次的重复操作到慢慢上手,帮助不懂智能设备的老年人重拾学习的信心。

社区可按期举行课程培训活动,吸纳社会志愿者并招取固定老师辅导老人学生,按天或按时间上课,建议小班型最佳,因材施教,老师教学时间游刃有余可以解决老年人提出的答疑问题。重视发挥市场力量,转换提升服务机构的职能,联合社区加强针对老年人的相关技术培训,解决老年人的智能养老产品和服务的使用障碍,在获取信息化能力方面缩小老年人同其他年龄群体之间的差距,减少“数字鸿沟”现象对老年人的不良影响。

(四)家庭方面

1.发挥家庭成员的主要力量

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在众多教学方式中,老年人最希望的模式是“家庭-老人”一对一帮扶,依靠家庭成员的帮助,老年人不会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没有履行职责。有些成员初衷愿意教授,但后期可能因为老人反应慢或记不住逐渐磨平最初的热情。对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来说,子女是与其接触最密切的人,并且大部分对智能产品能够熟练运用。因此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虽然现在中年群体工作压力繁重,但抽出一定的空闲时间主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也是可行的,既满足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也能让老人更熟悉智能产品。

因此,青年人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半途而废,多一份信心,再多一份耐心,一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除了要鼓励青年一辈主动承担责任,自觉教授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的技能,我们还可以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或引进激励机制。社区提出家庭成员按期应完成的教学任务,制定家家户户必须完成的KPI,优质完成的家庭可以获得奖励,以此种形式鼓励家庭成员推动政策施行。


四、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当下科技成果迭代加快、人工智能层出不穷的时代,缓解“人工智能”与“老年群体”的矛盾,发展“智能养老 必然成为大势所趋。老年群体融入智能时代能够有效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和谐家庭的建设,然而如何使老年人更好地接受人工智能时代的产物“智能养老”,是我们中国亟须破解的难题。因此,老年群体学习智能设备的探索和理论研究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老年群体的困境状况,探讨了老年群体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及困难。建议政府大力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的老年学习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各组织、各人群参与为老年人的服务供给,加强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为老年群体提供质量保障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逐步规范各级各类学习活动,从而满足老年人高质量的学习需求,实现老年群体的持续健康发展,促使老年人由“外安其身”向“内安其心”转变,由注重“生命养老”向“品质生活”转化,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智能养老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效率,节省人力资本和物力成本,使效率养老成为可能。当然,新事物发展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们应加大研究,争取早日解决此类问题,使得老年人真正在人工智能时代享受便利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人工智能时代老年群体面临的困境》文佟旭,汪妮2021·7总第343期

[2]《数字鸿沟: 人工智能嵌入社会生活对老年人的影响及其治理》王娟 张劲松 湖南社会科学2021.5

[3]《“恩往下流”:农村养老的伦理转向》狄金华,郑丹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6-14(3).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