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教研氛围
为落实宝安区教育局关于教研工作的“四化”要求,积极响应教科院提出的尽快实现“万名教师晒好课”的工作目标,践行区教科院提出的小学数学“深度理解 多元表达”教学主张以及我校刘春景校长提出的“顺学而教”教学理念,探索“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及教学模式,宝城小学数学科组老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探究,在12月14日与宝中集团外国语学校、宝中集团海天学校联合举办了宝安区“万名教师晒好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课堂因“生·动”而精彩,突出“以生为本 动为中心”,让学生在具身学习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刘春景校长和胡迎春副校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活动安排
1
课例引领,展精彩“生·动”课堂
本次展示的三节课例,是宝城小学的老师们基于“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深度研究“生·动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出的“主动+悦动+心动”教学案例,展现了顺势而导,顺学而教的精彩课堂新生态。
1
课例:欢乐购物街
执教:王银银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综合实践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通过有趣的购物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以及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自主解决购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付钱、找钱等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与伙伴沟通的重要性。
在复习与人民币有关的知识时,王老师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促进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性理解。
在梳理购物所必需经历的步骤时,王老师也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化地呈现问题解决思路,有效渗透了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整节课,教师以有趣的购物情境,生成了可引领学生进行持续思考的核心问题。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分享交流,不仅用多种方法解决了购物活动中问题,而且也在这个活动中进行多元表达,展示了“生·动课堂”的精彩。
2
课例:什么是周长
执教:罗如娟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起始课。为了让学生深度理解“周长”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罗老师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周长的本质。
为打造“生·动课堂”,罗老师设计了描一描、指一指、量一量、找一找、数一数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操作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周长”的概念,深刻理解“一周”、“封闭”“边线”“从起点到起点”等与周长概念密切相关的词汇。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仅能够领悟周长的本质特征,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测量周长的数学活动经验。
3
课例:数图形的学问
执教:缪小明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三节课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缪老师创设了“鼹鼠钻洞”和“广深港高铁车票”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的过程。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也能够让他们借助几何直观的方式,在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过程中,发现数图形中蕴含的“学问”,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符合意识。
课堂剪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评课议课,让“生·动”课堂更灵动!
从课标的变化来谈
陈绮琳老师:
陈绮琳老师通过2022年版与2011年版两版数学课标的对比,重点对综合实践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2022版数学课标,对于数学综合实践这个版块已经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数学综合实践主要可以采用主题式学习的方式进行。在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陈老师建议,我们在具体实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可适当布置一些“多学时长程作业”,放长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以及理解过程,让学生更加从容的展开学习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迁移和应用,有效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在《欢乐购物街》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购物活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利用购物记录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分享自己的思考,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形成对小额人民币的量感,培养了小学生的金融素养。
在活动操作中感悟概念的本质
朱井艳老师:
朱井艳老师围绕《什么是周长》一课,进行了精要的点评。她认为,学生在课前对周长的概念会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理解,知道“周长”是物体一周的长度。但是,他们对于如何从周(即形)和长(即量)这两个维度来刻画“周长”的概念,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因此,罗老师在课堂中,通过描一描、指一指、量一量、数一数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边线”“封闭”“量哪里”等关键词,使学生从“形”和“量”这两个维度,对周长的概念本质有了较为明晰与深度的理解。
在比较辨析中理解方法
彭水英老师
彭水英老师重点点评了缪小明老师执教的《数图形的学问》一课。她认为,本课中最突出的亮点是,让学生在比较辨析中,促进深度学习。
1.在数形结合中,通过对情境图—象形图—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的比较,培养了学生符号意识和多元表达的能力。
2.在方法比较中凸显本质。数图形的方法不同,但都用了“3+2+1=6(种)”来计算,这两个算式中的“3”“2”“1”“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通过相互比较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3.在纵向比较中找到规律。教师在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段,再增加一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数图形的“变”与“不变”,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4.在横向对比中举一反三。数线段的方法能用来数三角形、长方形的个数吗?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建构知识网络。
链接生活,为“生·动”课堂提供助力
黄冠富老师
黄冠富老师在评课议课环节,也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认为,这次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数学活动为主线,以教师启发式教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敢想、会想,主动探索、有序活动,善于表达、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了“生·动”课堂的形成。
黄老师总结了三节展示课的突出特点:1.核心问题引领;2.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3.实现“动为中心”教学过程;4.达到“生动”的教学效果。
talent show
talent show
校长点评
在活动总结阶段,刘春景校长对这次展示活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点评。她认为,本次展示活动“课上得出色”,“评课有理有据”,并用三句话分别评价三位上课的老师:王银银老师的课“精致且用心”,罗老师的课“简约而不简单”,缪老师的课体现了“顺学而教”的理念,是一节有思维厚度的课。
对于评课老师的表现,刘校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四位评课老师有理念、有策略、有建议,仿佛就是鉴赏家(懂得欣赏)、建筑家(提出好的建议)、评判家(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基于新课标新理念,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来评课议课,这是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思路。看到老师们沿着“顺学而教”的研究路径,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她既欣慰又欣喜。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生·动课堂”研究,刘校认为,我们可以把课堂放得再开一些,要更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发现并解决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大限度的发展。
在活动的最后,刘校勉励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科组校本教研活动,让教研成为教学“增质提效”的助推器。
刘校的专业点评和热情鼓励,极大激发了老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大家信心满满,都期待自己能在“生·动课堂”的研究中,做出新的成绩,获得新的成长。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