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赋能语文教学,可视化提升核心素养

2023/5/30 16:13:03  阅读:7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贤思莲想 ,作者刘杰三

数字化赋能语文教学

可视化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课《挑山工》课例感悟

将数字资源链接进传统的语文教学,实现跨学科融合,从而让感性的文本认知走进思维的深处,并将这思维的路径可视化。如此,不仅将生活与知识相链接,还原知识运用的真实情境,更能让思维的培养有迹可循,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21日的全国“AI+OMO”课堂数字化研讨会上,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的沈文佳老师与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二年级学生,共生一堂基于数字化教学,探索面向未来的语文课《挑山工》。

下面,邀您沉浸式观课,感悟数字化如何赋能语文教学?

该课设置了3个任务,分别使用数字化手段来聚焦目标、掌握学情,过程化指导更精准,思维引领更适切。

学习任务1

在平板上拖选人物的言行和品质,来检测已有知识储备,引领学生聚焦言行和品质,开启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究。与今天后面所学的内容,形成数据比照,来反观课堂所获。

学习任务2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填写名片,说说感受,上传照片。计时器的限时完成,培养学生时间观的。学生的作业的作业均要通过平台提交,保存了学生的作业数据,通过师生共评答案,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思维路径的多样化得以呈现。

学习任务3

默读课文2-6自然段,关注挑山工的言行,说说游客和挑山工的不同,上传语音,分小组完成任务。从而透过言行来深刻感悟人物品质。朗读能很好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音上传,学生学习成果得以保存,为老师分析课堂效果提供了分析的数据支撑。

“对话 AI,总结升华作者到底为什么需要它?”当场对话chatgpt,让学生对其观点进行补充,开拓了学生视野,更好的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智能。

感悟收获:

这堂课以平板为工具,以Classin为平台,三个层次分明的传统教学任务辅助以数字化的检测方式,让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并且每个学生的思考教师均有不同程度的把握,丰富了教学的个性化指导。数字化教学手段,我让深刻感受到未来已来,在向未来的路上,我有以下三点深刻的体验:

1.智慧教育让学生成长更智慧。智慧教育的课堂,我们不是呈现技术,新瓶装旧酒,为高级而技术,而是用适合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来辅助发展学生的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成长,更好的适应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课堂中,沈老师说“AI时代,人工智能可以丰富我们的见识,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但它不能代替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不能阻挡我们在阅读中收获哲思。”带领学生辩证的去看人工智能,这不正是学生核心能力——网络胜任力的有效引导么?当学生有更强的专业判断力的时候,它的功能才更具价值。

2.大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是一个教育研究者,不断的在累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展开教学的反思以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从教育者向研究者转型。数字化课堂可以帮助老师摆脱习惯的受限,抽取学生答案的过程,让展示的机会更均衡。此外,辅助教学评一致化,这课堂环节前后呼应,聚焦言行来体悟品质,用新知生旧知,进一步促成了知识的内化,检验了学习的效果。

3.多样化的技术支撑,以核心任务为原点,以素养导向为目标,任务设计一体化,体现思维的连贯性。这堂课,四个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和其他环节,都指向透过品读言行来感悟品质来引发情感的体验。检测原有知识积累,梳理本课中的言行,个性化的解读、辩证的理解到认同后的传承(讲给父母听),目标清晰,层层递进。多样化的技术又将学生的学习历程学习记录都表保留在了平板上,保留到了系统上,方便思维路径与评价的可视化。

启发迁移:

学习过程是认知提升的过程,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字是工具的使用,人文是心理的认知的沉淀。数字化如何更好赋能语文的真实情境,透过普普通通的文字,发展思维,感受背后深厚的力量,提升审美与创造,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理解与传承文化,这堂课给我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1.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跨学科融合,深化学生的理解,真实学生的体验。在任务2中,感受挑山工的辛苦时,可以用智能化工具感受挑山工折尺状前行与行人直上直下的路程的区别,切身感受挑山工工作的危险与辛劳,用数字去震撼内心,从而进一步感悟人物的平凡却精神的伟大。语文人文主题的理解,很多时候已经进入模式化,用数字还原真实的情境,让体验取代感受,对文字的力量进行真实的还原,体会背后的深意,理解会更深刻,传承也将不留于符号化。

2.用人工智能去彰显人类思维的珍贵。人工智能主要是对过去东西重复的学习和总结,而人类却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判断,获得独特的思想意识。chatgpt在评价为什么需要挑山工时只说到了需要这种迎难而上的品质,却没有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来品读为什么需要这种精神。教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些作者创作背景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辩证来看,让孩子们体会到AI与人相逢,思辨者胜。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人类可贵的品质——思考。

3.评价多元化来助推大数据。语文学科有大量文字信息需要处理,以这堂课为例,学生的思维路径均已保存,有不少的语音文字,阅读起来又一定的工作量,进行复盘总结需要不少的时间。是否可以利用一定时间,指导学生小组互评等形式,来内化学习过程。这对我们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模式有一定的调整。学生之间互评,从学习者变身为评价者,思维的路径和学习的成果更可视化。

技术为媒,数字为介,打破教育的壁垒,以人的智慧,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虽觉陌生而艰难,但潜心学习,定有所获!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