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作文写作时,老师常常会提供优秀作文供我们模仿学习。同样地,当我们步入大学,开始撰写第一篇论文之际,从模仿优秀论文起步也是极为有效的途径。
需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标题中的 “抄” 打上了双引号,它绝非抄袭,而是模仿。模仿的内涵是借鉴参考他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以此推动自身研究的进展。只要 “抄” 得得法,同样能够产出高水平的论文。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解怎样才能 “抄” 出水平。
一、了解研究类型,找准 “抄” 的对象
在开始模仿之前,首要任务是明晰自己论文的类型,这对于精准定位模仿对象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大相径庭,写作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模仿前,务必要对研究类型对应的论文类型有所了解。常见的论文类型如下,相关概念较多,大家可先大致浏览。
1
量化研究类论文
这是一种借助收集与分析可量化数据来探究现象的研究方法,多应用于社科领域,像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学科中颇为常见。在人文社科类的量化研究里,实验和问卷调查是常用手段 。例如,在经济学研究中,通过收集大量的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增长趋势、市场供求关系等问题。
2
质化研究类论文
此方法专注于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它注重在自然情境下,收集与分析非数字化资料,如访谈记录、观察笔记、文本资料等,以此来探究问题。这是社科类特有的一种研究论文类型。比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通过对特定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3
系统性综述类论文
同样属于社科类特有的研究论文。它要求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内的已有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评价,总结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4
元分析类论文
这类分析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除医学外,其他一些学科也开始涉足。它通过对多个独立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更为可靠、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将多个关于某种心理治疗方法效果的研究进行元分析,来判断该治疗方法的总体有效性 。
5
QCA 类论文,定性比较分析
它整合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通过对多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复杂社会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 。
6
文献计量类论文
该类论文主要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文献的各种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如文献的引用次数、作者合作网络、期刊影响力等,从而揭示学科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 。
二、仿写
经过前期对研究类型等的了解铺垫,就可以着手撰写毕业论文了。仿写的核心要点在于同类项替换。
1
研究方法的模仿
例如,他人采用 swot 分析法,我们可以选用 4p 分析法;若他人用 4p 分析法,我们可尝试 5W2H 分析法;要是他人用 5W2H 分析法,我们还能用 pest 分析法。通过更换研究方法,同时变换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思路便应运而生。比如在分析一家餐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若他人用 swot 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我们可以用 4p 分析法,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维度去剖析该餐饮企业的营销策略 。
2
调查问卷的模仿
假设他人设计的问卷包含 15 个题目,且分为 3 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个人信息类选项,涵盖年龄范围等;第二个模块是对垃圾分类问题的看法;第三个模块是需求类问题,诸如希望政府提供何种帮助。我们进行模仿设计问卷时,可以设计 20 个题目,同样分为 3 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同样是个人信息类选项,但依据自身研究题目,如果调研的是特定年龄段人群,就可以设置身高、体重、学历等选项;第二个模块也是关于某问题的看法,不过我们不研究垃圾分类,而是聚焦体育教育、学生心理等,根据自身研究问题灵活设置;第三个模块也是需求类问题,不涉及政府,而是希望学校或单位提供何种帮助等。如此一来,我们的问卷也就设计完成了。
3
仿写注意事项
切忌只参照一篇文献进行仿写,否则极有可能被判定为抄袭。应当多查阅几篇文献,总结它们的思路,博采众长 。
提前对拟仿照的参考文献做好标记,这能够为后续参考文献的引用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写作效率 。
三、从模仿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模仿应当是一个有明确目的、有选择性的学习过程。新手在选择模仿对象时,应优先考虑那些在学术领域内声誉颇高、影响力较大的专家的研究成果。同时,导师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合作者,也可以成为新手模仿学习的对象。当然,在选择时要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需要着重提醒的是,不能过度依赖模仿,而应当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逐步塑造属于自己的研究风格和学术思想。始终牢记,要致力于开展真正具有价值的研究。例如,在模仿他人研究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优化这些方法,使其更适用于自己的研究问题,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
小结
在互联网语境下,这种模仿方式被形象地称作 “学术裁缝”。无论称谓如何,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广泛地阅读本领域的文献资料,充分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进而明确自己想要模仿的方向,如此才能 “缝” 出优秀的学术文章。在模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最终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跨越,为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独特价值。
转自新芝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