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讲座预告 | 本周五和周六,辽博讲堂将围绕“和合中国”展览推出两场讲座
2023/1/13 14:29:53 阅读:117 发布者:
2023年1月13日、1月14日,辽博讲堂将分别推出两场精彩的线上讲座,与大家共话“和合共生 永续发展”的文化理念,畅谈“和合中国”大展中的文物。
讲座一
讲座题目
和合共生 永续发展
讲座时间
2023年1月13日(周五)10:00
讲座形式
辽宁省博物馆官方抖音号直播、
官方微信视频号直播
主讲嘉宾
王充闾
嘉宾简介
王充闾,作家、学者。曾任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被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在国内外三十多家出版社出版作品八十余种;有《充闾文集》二十卷。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之后,连续两届(2004、2007)被聘任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2017年,《国粹:人文传承书》获全国“中国好书”奖。作品被译成英文、阿拉伯文、泰文、罗马尼亚文。
讲座内容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积淀、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和合”理念,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在历久弥新的传承和发展中,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标识和价值追求。以和为贵、以“合”求“和”,成为中华民族审视自身与世界的基本准则,以及化解所处世界歧异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路径选择。这种“和”的内涵,概言之,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其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合”不仅要求个体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群体与社会和谐,更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哲学理念,强调“天人共存、人我共存”的辩证立场,张扬着丰富的天道与人间和谐融洽观念,对于当前消解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冲突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讲座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是中华文明的“和合”理念是怎么形成的?二是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三是“和合”理念在现实生活与各种文化形态中都有哪些体现?四是研究、倡导“和合”理念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讲座二
讲座题目
漫谈“和合中国”大展中的几件文物
讲座时间
2023年1月14日(周六)10:00
讲座形式
辽宁省博物馆官方抖音号直播、
官方微信视频号直播
主讲嘉宾
吴振武
嘉宾简介
吴振武,男,汉族,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中学毕业后,曾在中国福利会(上海)工作三年。1978年至1984年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从于省吾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考古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匡亚明特聘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长(法人代表)、中国文字学会副会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首席专家。曾出版《殷墟甲骨刻辞类纂》(合作)《吉林大学藏甲骨集》(主编)《〈古玺文编〉校订》等专著7部,独立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指导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论文2篇。
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将选取“和合中国”大展中展出的唐欧阳询千字文、唐三彩角杯、金煌丕昌天海船纹铜镜、唐李阳冰篆书谦卦碑拓本、明文徵明西苑诗卷及浒溪草堂图、清道光帝乐毅论卷、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代张大千并蒂图等展品,作延伸讲解,偏重知识性和掌故。
观看方式
届时,大家可以用抖音APP、微信扫一扫功能分别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观看精彩讲座。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