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蔬菜、鱼、红烧肉、米饭,会造成哪些微生物风险?

2022/12/14 9:11:45  阅读:155 发布者: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湿度大,是微生物(特别是抗生素抗性细菌及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热区”。然而,关于餐厨垃圾在经工艺处理前(含收集、分类、转运等过程),短期存放时造成的微生物风险问题尚未被关注。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利用高通量定量 PCR 结合 Illumina 测序技术,将四种典型食物类型的餐厨垃圾(蔬菜、鱼、红烧肉、米饭)存放于室温(28-29℃)一段时间后(3-30天),追踪其中的抗性基因、病原菌、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所含的抗性基因种类繁多,含 171 ARG 32 MGEs,且储存过程 ARGs 的丰度显著增加至 126 倍。此外,研究共检测到 5 种含毒力因子的致病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整个储存过程持续存在;同时检测到致病真菌如曲霉菌(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等。

就食物种类而言,动物性食物垃圾所含 ARGs 的丰度和病原菌的种类更高,表明存在更高的微生物风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出,MGEs 和食物类型是影响餐厨垃圾腐败时抗性组和病原菌的主要驱动因子。该成果对剖析餐厨垃圾循环利用时的微生物风险,提高餐厨垃圾管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源: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4389422010512

转自:“学术头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