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山西大学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心揭示当归补血汤抗贫血小鼠配伍机制及物质基础的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

2022/12/1 15:38:39  阅读:179 发布者:

【写在前面】:本期推荐的是由山西大学现代中医药研究中心发表于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IF4.81)的一篇文章,揭示当归补血汤抗贫血小鼠配伍机制及物质基础的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我们比较推荐复方配伍机制研究,也希望大家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期刊简介】

源自杂志官网

 杂志主页链接

(网址https://academic.oup.com/jpp

  注:自 20211月起,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不再由Wiley出版。

【接收范围及审稿周期】

     期刊紧跟关于如何通过新技术优化药物作用的新研究,并关注了解和改善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与此同时,该杂志在药剂学和药物递送、实验和临床药理学、生物制药和药物处置以及来自天然来源的药物等领域保持其既定和备受推崇的核心优势。

     选择性OA期刊,审稿周期一般为2~5个月。版面费选择非OA则免费;版面费APC3400USD.

【题目及作者信息】

Studies on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 and material basis of Danggui Buxue Decoction against anemia mice using metabonomics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摘要】

目的 揭示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配伍机制及物质基础。

方法 基于 UHPLC-Q-Exactive-MS 的血清代谢组学被应用于破译DBD对贫血小鼠的配伍。同时,基于获得的差异代谢物,利用网络药理学揭示DBD的物质基础。

主要发现 代谢组学结果表明,17 种血清差异代谢物与贫血密切相关。DBD、黄芪 (HQ) 和当归 (DG) 分别可以显着改善贫血小鼠的 136 4 种血清代谢物。17个血清差异代谢物与Metscape获得的140个相应的靶基因相关联。此外,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得了6649个与贫血相关的靶基因。最后通过整合筛选出6个重要的靶基因作为治疗贫血的有希望的靶点。分子对接进一步说明DBD的八种活性成分包括白桦脂酸mairin、常春藤皂苷元等在治疗贫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论 DBDHQDG配伍治疗贫血效果最佳。该方法耦合网络药理学提供了对中医药治疗贫血的配伍机制和物质基础的见解。

【前言】

当归补血汤(DBD)作为补气活血的经典方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最早记载于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的《内外伤辨惑论》中,当归与黄芪的比例(1 : 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DBD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促进造血、调节免疫、保护心脑血管、抗纤维化等。黄芪为君药,具有补气之功效;当归是滋血养阴的臣药。许多研究证明,HQDG的比例(51)是合理有效的,在益气活血方面发挥了最佳的配伍性。然而,DBD治疗贫血的物质基础尚不清楚。

【结果部分】

1.所有实验组的脾脏指数。

2.小鼠血清光谱PCA谱。

3.代谢学分析血清差异代谢物。

4.所有实验组的代谢变化。

5.血清差异代谢产物的MetPA途径分析。

6.分子对接。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基于UHPLC-Q-Exactive-MS的血清代谢工程学方法,以研究了DBD的配伍机制。在17种与贫血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中,13种代谢物可以由DBD显著调节,回调率为76%;单药DG只能调节6种血清代谢物,调节率为35%,单药HQ可以显著调节四种不同的代谢物,调节率23%。由DBD调节的血清代谢物的调节是最好的,这解释了DBD的配伍机制。由于MetPADBD可能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在治疗贫血中发挥作用。此外,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帮助下,8种药物动力学物质被确定为DBD治疗贫血的治疗基础。本研究表明,代谢经济学在解释中药处方配药与网络相容机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应进一步阐明DBD中的有效物质。

     该文研究内容不多,用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阐释配伍关系机制,可以借鉴。本文发表在该期刊上,你也不妨试下!祝投稿顺利~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