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36期):
http://www.fjedu.com.cn/
3、投稿网址(微信公号信息):
https://fjjy.cbpt.cnki.net/
4、官网电话:
0591-87091882(上半月);87091705(下半月)
4、出刊时间:半月刊,上半月为小学及学前版,下半月为中学及职教版。
5、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6、微信公号:福建教育杂志(fjjyzz)
2025年2月10日星期一
《福建教育》2025年重点选题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福建教育杂志 2025年02月06日 15:07 福建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方便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本刊特拟订2025年重点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人口结构性变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区域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及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学校实践
教育家精神与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学科实践
重大主题进入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
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循证理念下的课堂现象研究与教学改进
教研工作高质量实施与创新
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学校实践
学习情境的创设与使用
“教—学—评”一致性视阈下的教学策略探究
修订版教材新内容及教学实施研究
推进依法治教、依规办园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前教育实践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
融合教育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
共筑全纳与平等入园的教育新格局
跨学科视野下的儿童研究与思考
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双向衔接
《福建教育》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2025-01-15 00:00:00
《福建教育》投稿相关事项说明
一、投稿格式
请在投稿文件主题上注明作者姓名、投稿版本、投稿栏目、作品名称,并以word文档上传至投稿平台腾云采编系统(中国知网),具体信息详见后文。
二、审稿事项
投稿作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可在投稿平台查询稿件状态,若稿件未被采用,即可自行处理。
三、注意事项
1.本刊只接受原创投稿,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或多次重复投稿,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不予接收;
2.为便于审阅和与作者交流沟通,来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个人联系方式(电话、微信或QQ)等;单位请写全称,文末可标注个人简历;
3.除固定栏目长期征稿,《福建教育》杂志及新媒体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征稿,征稿信息将在“福建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公布,敬请关注“福建教育杂志”微信公众号。
4.稿费结算方式:银行卡汇款(银行卡汇款要求持卡人为作者本人,且姓名要与身份证信息、银行预留信息完全一致,届时请告知联系电话、具体开户行、身份证号码)
四、重要提醒
《福建教育》是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主流教育专业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十佳期刊、福建省品牌刊社培育计划“种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基础教育教学类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坚守学术标准和规范,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从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编辑部举办活动均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发布。如遇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的征稿用稿信息、虚假活动信息,请务必保持警觉。真诚欢迎一线教师、校长、教研员和高校专家学者来稿交流。
《福建教育》投稿信息
投稿通道:
作者可登录https://fjjy.cbpt.cnki.net,点击“作者投稿入口”,填写相关信息并注册成功后,在线投稿。
编辑部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省教育厅二楼《福建教育》编辑部(邮编350003)
联系方式:
第一编辑部(小学、学前):0591-87091882
第二编辑部(中学、职教):0591-87091705
投稿建议
请参照以下栏目设置向我们投稿。
1.政策转化:围绕一段时间的政策热点,诸如教育强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家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教会精神等综合呈现教育改革思考和实践探索。
2.教育治理:学校管理、区域教育治理、教育督导、家校社协同学校等,“名校教改”栏目报道省内中小学名校的办学特色、教学成果、重点课题、办学主张等。
3.课程建设:三类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意识,课程领导,特色课程,课程群建设等。
4.思政广角:内容涵盖大思政课理论研究、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观、国家安全教育及学校党建、少先队、共青团等与学生思想道德塑造密切相关的领域。
5.教师发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综合呈现区域教师队伍发展、校本研修的经验总结,教师个性化成长思考,以及师德师风建设。
6.评价探析:呈现中高考评价,教学评一致性,综合评价,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教育单项评价,小学可侧重呈现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实践经验,诸如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观察量表、作业设计等。
7.儿童研究(上半月刊,下设“幼小衔接”子栏目):基于儿童学习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着重体现研究儿童、基于儿童的视角。“幼小衔接”子栏目,体现幼小联合教研的行动思考,呈现幼小理念互通、实践互鉴的思考与实践。
8.教学参考:包括备课思考、教前研读、文本解读、学情研究、教学设计。
9.课堂聚焦:包括课堂教学观察、教学实施经验、问题解决、教例教法研究、学法研究、教后反思等。
10.五育实践(上半月刊):小学体音美等学科教学思考,学前儿童品德启蒙、健康教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实践探索。
11.实践育人(下半月刊):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内容包括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实验教学,研学,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工程与技术实践,新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变革等。
12.职业教育(下半月刊):普职融通,综合高中班。
13.经典阐释:经典教育理论的再读再思。学校管理、区域教育治理、教育督导、家校社协同学校等,“名校教改”栏目报道省内中小学名校的办学特色、教学成果、重点课题、办学主张等。
投稿要求
观点新颖,内容翔实,能够着眼普遍性、关键性问题,以小见大,提供有前瞻性的建议与可操作的做法,论述兼顾学理性与实践性。
正文前须附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
字数建议:4000~6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