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9期):
http://cyxb.ijournals.cn/
3、刊内电话:023-68480145
4、刊内邮箱:cyxbbjb@126.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8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重医学报
2025年9月26日星期五
重要声明丨敬请广大读者及作者高度警惕,严格甄别各类可疑邮件!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重医学报 2025年09月26日
!!
注意
近日,我刊接到多位作者反馈,其投稿时标注的通信邮箱收到邮件,以“文稿收录”、“信息核对”等缘由要求作者添加编辑部老师微信,并试图实施诈骗行为。
本刊提醒广大读者、作者注意,如遇类似情况,请仔细甄别,避免上当受骗。
现公布本刊官方信息如下:
1微信公众号
2官方网站
http://cyxb.ijournals.cn
本网站是向本刊投稿的唯一方式。
3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人员工作邮箱:
唐秋姗 tangqiushan123@cqmu.edu.cn
曾 玲 zengl2018@cqmu.edu.cn
李青颖 liqingying@cqmu.edu.cn
周一青 zhouyiqing@cqmu.edu.cn
稿件的修改、采用均通过编辑部邮箱:
cyxbbjb@126.com发送邮件通知。
如遇疑问,请通过电子邮件与责编联系或拨打编辑部办公室电话:023-68480145
特此声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绝对不会向您索要您的个人微信。本刊文章刊用的版面费缴纳只通过重庆医科大学对公账户收取,且作者投稿的时候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加急费等。
敬请各位作者提高识骗防骗意识,不确定是否为本刊编辑部发送的消息可致电联系电话核实。
如因被骗造成经济损失,请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报警。本刊对此概不负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简介
【2025年09期信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月刊,A4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CN50-1046/R,ISSN 0253-3626,邮发代号78-132。
栏目设置
专家论坛、前沿技术、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等,并且不定期设立临床病理研讨、科技成果转化快讯、学术争鸣、研究热点等栏目,同时为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开设相关领域会议论文专辑及论文专栏。
投稿要求
投稿请登录《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网站进行在线投稿
网址:cyxb.ijournals.cn
须提供:①中英文题目、结构式摘要、关键词、单位及部门、地址、邮编等;②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介绍(姓名、研究方向、邮箱等);③参考文献置于文末,其编号以方括号上标形式注于正文引文处,文献及文献标点书写格式参照本刊;④基金项目资助课题,请填写完整的名称与编号,同时上传课题项目合同电子文档。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推迟送审或不予采纳。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邮编:400016
电话:023-68480145
网址:cyxb.ijournals.c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提醒:《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只有网上投稿一种方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76年,是一本首批(1999年)被CSCD数据库和中国科技统计源核心数据库收录期刊,自2008年开始连续6届被收录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和美国EBSCO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具体投稿路径】
路径1:直接登陆http://cyxb.ijournals.cn/。
路径2:登陆重庆医科大学首页(http://www.cqmu.edu.cn)——期刊社——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注意事项】
第1次在线投稿的作者需要先注册,取得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以后投稿或查稿时均用此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登录后可修改用户名和密码),如果忘记用户名和密码,可与编辑部联系,进行查询!
编辑部联系方式:
电话: 023-65714700,邮箱:cyxbbjb@126.com。
1. 收稿范围与栏目设置
本刊主要登载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1.1 论著
报道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要求数据完整、可靠,结论明确。正文前要有300~5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6条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与中文对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
1.2 专家述评
主要为编辑部约稿。结合作者本人或研究组的长期工作成果,对某一专题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评论研究现状,着重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分析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思路。
1.3 综述
结合作者本人或研究组的长期工作成果,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整理,对某一专题进行系统、详尽的阐述,报道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综述需要国家级课题支持。正文前要有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6条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与中文对应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综述字数建议10 000字以上。
1.4 专题栏目
本刊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编辑,对热点科研成果组建专题(专栏或专刊)集中出版。不定期设立神经病学、内分泌学等专题栏目。
1.5 特别说明
除专题栏目外,本刊不接受个案报道、Meta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类型的文章。
2. 来稿要求
2.1 文章结构
● 题名
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中英文一致。
● 作者及单位署名
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核对,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凡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应签名授权发表。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
作者署名英译:拼音,姓前名后,姓的首字母和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不加连字符。举例:Wang Liqing。
署名为第一的单位应是稿件报道研究的知识产权所属的单位。单位署名应包含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具体到3级单位),所在城市名(市级单位),邮编,中英文一致。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外科,重庆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重庆 400016”。不可1位作者署2个及以上单位。
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原则上要求副高及以上职称;1篇文章只列1位通信作者;不支持共同通信作者、共同第一作者。
● 摘要
中文摘要一般在300~500字,要求摘要具备与正文同等的信息量,言简意赅,中英文一致。专家述评、综述的摘要采用“陈述”式,将述评的主要论点逐一凝练。研究论著的摘要采用“结构四项”式,具体要求:①目的(Objective):介绍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勿做普识性的背景介绍,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扩大、不空泛。②方法(Methods):纳入对象和分组情况采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设备等,分析的指标,统计学方法。③结果(Results):与方法中的观察指标对应得到的测量值,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如果结果较多,请选取主要结果,列出指标数值、统计量值和P值。④结论(Conclusion):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不空泛而谈,有结果为支撑,与目的遥相呼应。
● 关键词
关键词采用《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所列的词。如表中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惯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肝炎表面抗原,乙型”。每篇文章拟定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收稿日期
中图分类号请根据论文内容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查得。文献标志码论著为A,其余为B。收稿日期即投稿日期。
● 作者介绍
在首页下角注明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E-mail,研究方向;通信作者姓名、E-mail。
● 基金项目
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作者介绍”下面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举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编号:XXXXXXX)。
● 正文
如文章涉及人体试验或动物实验,请在论文方法部分中做如下增加:
人体试验:本研究得到作者所在单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批准号:XXXX),并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投稿时须上传“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批件扫描件”。
动物实验:本研究符合作者所在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或本研究得到作者所在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批准号:XXXX)。
临床研究注册:为避免研究冗余和发表偏倚,建议所有干预性的临床研究都经过注册。作者应在文中注明临床研究注册号。推荐注册平台:中国临床研究注册中心(https://www.chictr.org.cn/)。
● 志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原则上应征得被感谢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谢。志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 参考文献
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5年内为宜)主要文献为限,在文内用角码标注(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上标表示)。内部刊物、未取得国内统一刊(书)号的会议论文集及待发表资料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格式请参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于非英文语种文献应按照英文与原语种对照格式著录,格式如下:
[1]杨 岚,肖建平,石 皓,等.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1):50-54.
Yang L,Xiao JP,Shi H,et al. Application value of placental growth factor,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and glycosylated fibronectin in the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J]. J Chongqing Med Univ,2024,49(1):50-54.
2.2 图表
文中所有图表应按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图表应结构完整;图应包含图序、图题、图注、图例等;应包含表序、表题、横纵标目、统计数据、线条、表注等。
● 表
制表应采用三线表,表格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表、表题,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表意。表题应简明、准确。标目分层不宜超过2层;横标目:表格的左侧,说明横行数字的内容或特征一般为研究对象或分组;纵标目:表格的上方,说明每列数字的内容或特征一般安排统计指标。数据要求:准确、整齐(有效位数一致)、用阿拉伯数字、不留空(暂缺或未记录用-或…)。表注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以a、b、c…标注于对应值右上角,并依次在表注中说明其意义。注意,一定是一个数据占据一行一列,用边框和底纹来设置虚实线,不能用回车键来分行。
● 图
图要精选并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图注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以a、b、c…标注于对应值右上角,并依次在图注中说明其意义。统计图:打印应该点线分明、粗细适当、墨色均匀、切忌浅淡。图的大小通常以9 cm×6 cm为宜。横纵坐标标目应简明,且必须标注量、单位国际符号。坐标上的量与单位的符号和缩略词应与正文一致。照片图:请选用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良好的黑白或彩色照片(300万像素、JPG格式)。显微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组织切片照片要选准所需显示的部位,并将其置于照片中央或用箭头标示为宜。X线片、CT片标出左右。X线片中肢体照片必须带上一端关节,胸片应包括肺尖、肋膈角和横膈。大体标本涉及尺寸时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对可辨认的患者照片,作者应负责征得患者的同意,并进行技术处理,尽量使其不易辨认患者身份。
2.3 统计
● 统计研究设计
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
用均数±标准差(x± 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d(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达计数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于计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不要将检验水准α与P值混为一谈,检验水准是在统计分析之前事先设定的判断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的一个概率值,P值是根据数据作出分析之后得到的概率值,当P<α时,可以认为得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常设定α=0.05,当P<0.05时,可认为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能表述为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别。
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SNK-q检验等);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0,χ2=4.680,F=6.790等;按照保留3位有效数字的原则给出具体的P值,如 P=0.024,如果P值太小,可表达为P=0.000;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2.4 医学名词、缩写词、计量单位及数字用法等
●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200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 缩略语
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的英文缩略语,请分别完整著录中英文全称,后面再次出现,请用缩略语代替,如: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后面再次出现就用EGFP代替。需重复出现2次及2次以上才能使用英文缩略语,如果只出现1次,请使用中文全称。请在文章完成后,用Word的查找功能对每一个缩略语逐一核对。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中国标准出版社)。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例如:m(质量)、t(时间)、λ(波长)等;为表示不同的限定条件,量符号可设下角标,例如:物质B的量浓度CB,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米)等。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人体内某物质的含量,凡已知相对分子质量者,一律用物质的量浓度单位表示;尚未精确测得相对分子质量的组分,如某些蛋白质,仍可用质量浓度单位表示。不论使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升)作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基准单位的分母,如mol/L。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d)”不能写为“mg•kg-1•d-1”“mg/kg/d”,也不能写为“mg/kg•d-1”。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3。
● 数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值的修约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则,应为“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进上去,5后为零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至70%应为60%~70%,不能写成60~70%。5至6摄氏度应写为5 ℃~6 ℃,不能写成5~6 ℃。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0.2±0.6)%,而不写作50.2±0.6%或50.2%±0.6%。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
● 符号
(1)外文与符号:应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之后的句号用黑圆点“.”。单位和词头符号一律用正体,量的符号必须是斜体。国际单位制中单位名称来源于科学家姓氏时,其第1个字母应大写,如:帕[斯卡]、焦[耳]、瓦[特]……(Pa、J、W…)。 (2)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统计学符号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字母x表示(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方差分析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钮);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3)连接线:用于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连成一体,本刊用半字线“-”,若表示范围则用“~”。
3. 稿件处理
3.1 注册与投稿
请登陆《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页http://cyxb.ijournals.cn,点击位于主页左侧的“作者登陆”,注册成功后进入远程稿件管理系统,在线投稿。请作者(最好是第一作者)正确并完整填写注册信息,电子邮箱和电话如有变动请及时更新。作者上传的稿件请用Word2003版本,大小请勿超过2 MB。除上传文稿之外,还需准备以下几项材料:
(1)如有基金,请提供基金项目的证明材料,即提供课题合同(有课题名称、级别和项目支持人页面),扫描后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基金的申请人须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讯者;基金的内容需要与文章相关;基金需在有效时间范围内。
(2)如涉及统计分析,请提供原始数据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系统。在结果部分提供相应的统计量值和对应的P值,不能用P<0.05笼统表示,统计量值和P值按照保留3位有效数字的原则给出具体值。
(3)如文章涉及人体试验,请提供作者所在单位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批准号)。如文章涉及动物实验,请提供作者所在单位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批准号)。
(4)如是临床试验,请提供临床试验注册号;如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提供工作的CONSORT清单及试验流程图。
3.2 审稿、编辑、加工流程
本刊稿件处理流程详见稿件处理流程图。退修稿件应在1个月内修回;超时修回将做退稿处理。修回时,请用红色标注文内修改,并在修回说明中逐条回复审稿意见。作者应在清样排出前确定署名及顺序、单位、基金项目,清样排出后,不接受作者对这些关键信息的更改。
3.3 版权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稿件一经编委会定稿,本刊将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作者传送《稿件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请勿将该稿投往他处。自投稿之日起,超过90天还未接到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通知,作者在征求本刊同意后,可改投他刊。
来稿一经接受,由所有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书(具体参见主页“相关下载”中的《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该论文的著作权及相关财产权即归《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所有;本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出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该论文。未经本刊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本刊已入编中国知网(包括优先数字出版)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作者稿件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中国知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收录;已被本刊录用并经编辑加工的部分稿件,编辑部审查符合条件者将在印刷版期刊出版前以单篇定稿的形式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优先数字出版。如作者不同意收录或发布,请在投稿本刊时提出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
3.4版面费
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会在稿件录用时通过电子邮件和“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在线投稿系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