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农业科学>>林业

林业科学研究 (官网投稿)

简介
《林业科学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本刊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营林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任务是及时反映以中国林科院为主的营林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科技动态和信息等。
本刊为:RCCSE(A)(2020第六版), CSCD核心(2023-2024), 科技核心(2023自然科学), 中文核心(2023年版),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2期):

http://www.lykxyj.com

3、刊内电话:010-62889680;

  官网电话:010-62889702

4、刊内邮箱:lykxyj@caf.ac.cn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2024521日星期二

                  

 

《林业科学研究》征稿范围及稿件写作要求

【官网信息】

 

《林业科学研究》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营林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任务是及时反映以中国林科院为主的营林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科技动态和信息等。

《林业科学研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库)、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核心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国内数据库收录。

收录《林业科学研究》的国外著名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有: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BA《美国生物学文摘》《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1  征稿范围

1.1  学科内容

本刊征稿范围包括:林木种子、育苗造林、森林植物、林木遗传育种、树木生理生化、森林昆虫、资源昆虫、森林病理、林木微生物、森林动物、森林土壤、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森林经理、林业遥感、林业生物技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学科及其相关学科。

综述栏目以学科带头人和资深专家撰写的、在系统研究国外文献基础上,论述重要领域研究进展、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稿件为主。

1.2  项目来源

本刊优先遴选和录用来源于国家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高新技术等)科研成果的论文;遴选和录用国家林业局科技攻关、省部级重点攻关、中科院创新工程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基金等项目中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的论文。

2  稿件的基本要求

2.1  创新性    作者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应有所创新。

2.2  科学性    作者应对研究资料来源作简明交待,对研究的时间、地点及研究方法要作详细具体交待。所有实验、计算、分析、推理、讨论和结论应符合有关的科学原则。文章首次出现各生物名称时, 务必写上拉丁学名全称(包括定名人)。来稿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名词述语要规范化。

2.3  字数    来稿要求文字简洁精练,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等一般栏目的文章不超过9个印刷版面(约10 000字),研究简报一般不超过6个版面(约7 000字),均包括图表。

3  写作顺序

3.1   

由尽可能简练的几个表达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词组成,以不超过 20 字为宜。本刊一般采用标题和副标题(必要时)的形式,每篇文章独立成文。

3.2  作者署名

作者人数不宜过多。 第一作者应是稿件的执笔人和修改人,如有例外,请将责任作者在署名的右上角用“*”标注,并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

3.3  作者单位

使用单位全称。应写到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一级。

3.4  基金项目

在篇首页地脚处注明资助该研究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3.5  作者简介和通讯地址

写在篇首页地脚处资助项目的下方,只写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简介和邮箱地址。

例如:

作者简介:姓名,学位(或在读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话:××× Email:×××.

3.6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为读者了解文章核心内容服务的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 应做到言简意赅。本刊要求论文摘要应包括:[1]目的;[2]方法;[3]结果 ( 一般不要列出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 );[4]结论。

关键词为代表文章核心内容的名词 3 8 个。

3.7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可由编辑部代写。

3.8  英文部分

论文的题目、作者及作者单位和摘要、关键词,文中的图题、表题 、表栏标题、图纵横坐标标目及图例均需要英文对照,英文内容应与中文部分完全对应。

3.9   

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研究工作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并顺序给出参考文献的序号。

引言不标序号,也不需写出引言二字,直接写内容。

3.10  研究方法

凡应用国内外现有理论、技术、模型、公式等方法进行研究的论文,一律不做教材式的原理论述,只须简要写出该方法的名称、实验步骤和材料、公式等,并给出详细介绍该方法的文献序号即可。作者自己发明的新方法和对他人方法有改进的部分例外。

3.11  研究结果

应提供科学、可靠、系统、详实的研究数据和结果。 图表和照片应做到 : 尽量精减,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一律不用图表和照片; 图题、表题、表栏标题、图纵横坐标标目及图例均需要英文对照;图的纵横坐标的标示线应分别放在纵坐标右侧和横坐标上方。 图上的文字不宜多,主线与辅线的粗细比例为 21; 本刊为彩色印刷,可用彩色图(图的分辨率要求300 dpi以上)。

3.12  讨论

作者应在这部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对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研究是否取得预期结果,对未达到预期的原因进行分析等。

3.13  结论

对论文在理论、方法或技术上的创新或改进进行总结提炼,提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3.14  致谢

作者认为必要时, 可在正文首页地脚处向有关人士或机构表示谢意,并在文题右上角加标“*”注明,此时地脚处的通讯作者用“**”标注。

3.15  参考文献

作者在正文后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参考文献应引用最新的文献,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2 每一篇文献都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并可提供原文备查。不得转引作者没有亲自阅读过的文献。

3 参考文献应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 其中,专著等其他文献的数量不宜超过30% 。除特殊情况外,教材文献尽可能少引用。 除公开发表的各类文献和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技术报告、专利、电子文献外,其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文件不得作参考文献引用,只能在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在正文中的引用处加括号注明资料名称。

4 综合述评的参考文献一般为 3050 篇。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不少于 10 篇。

5 参考文献的具体著录格式请参见 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4 量和单位符号

1 所有符号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 除雷诺数 Re 25 个特征数和 pH 值外,其他符号一律用单个字母表示 )

2 物理量的符号和生物学中属以下 ( 含属 ) 的拉丁学名用斜体。

3 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等应正确标明。

4 请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时间单位用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如:小时用 h 、分钟用 min 、秒用 s ;溶液浓度单位用 mol·L-1 mmol·L-1 μmol·L-1 ,不用 M N ppm ;容积单位用 L mL 表示; bar( ) 改用 Pa( ) kPa( 千帕 ) ;能量、功、热均用 J( ) 。单位与数字之间空一格。

5  版式

投稿时请使用通栏排。不要排页眉。

(2024-01-11)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