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集刊大全>>社科经管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集刊大全>>文化艺术

文化与传播研究(集刊) (Email投稿)

简介
《文化与传播研究》(年刊)是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多元的学术思想和高质量的学术品位,同时关注当下传媒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展望当代传媒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栏目:荆楚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媒介融合与发展、媒介文化、媒介伦理、社群传播以及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等重要社会议题的传播研究。
本刊为:知网收录,匿名审稿,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集刊网主页:

https://www.jikan.com.cn/文化与传播研究

4、投稿邮箱:whycbyj@hubu.edu.cn

(微信公号信息)

5、出刊日期:年刊,一年出版一辑。

2025527日星期二

                   


《文化与传播研究》征稿启事

【微信公众号“集刊”信息】

 

集刊 20250319

《文化与传播研究》是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年创办的学术集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关注国内外新闻传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追求多元的学术思想和高质量的学术品位,同时关注当下传媒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展望当代传媒发展的新趋势。主要栏目有:荆楚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政治传播、媒介融合与发展、媒介文化、媒介伦理、社群传播以及环境、健康、食品安全等重要社会议题的传播研究。

2025年起,本集刊将每年定期公开出版。现面向新闻传播学界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征稿。凡探讨新闻或传播问题而未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均欢迎投稿。稿件字数5000—15000字,本征稿启事常年有效。

投稿地址:whycbyj@hubu.edu.cn,收件人:罗宜虹老师。为提高工作效率,来稿请注明文化与传播研究投稿

一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包括研究论文和书评文章。

2.论文必须是原创性研究;书评文章宜以当年国内外重要学术著作为评论对象,以5000—15000字为限。

3.作者务必按本集刊的论文体例写作投稿。(详见下文格式规范)

4.来稿一经录用,本集刊即享有刊登和出版的权利。作者不得再把作品投稿至其他出版物。

5.本集刊编辑委员会对论文刊登与否有最终决定权。本集刊不设退稿服务,请作者自行保留底稿。

二 来稿格式规范

1.论文封面(首页)

1)根据匿名评审的要求,有关作者的所有信息只能出现在论文的封面中。封面需注明论文题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最高学历、任职机构、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络地址、电话、传真、电邮等。请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以便能接收样书。

2)获得研究基金资助的论文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基金项目排在作者简介之后。

2.摘要(第2页)

摘要包括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等。中文摘要以30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英文摘要以45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中英文关键词各不超过5个。

3.正文

1)子目

标题位置:置中,用黑体字。子题位置:靠左对齐。

次级子题位置:靠左对齐,以阿拉伯数字(123……)标示。

2)段落

每段首行空两格(即第三个字位)。段落之间空一行。正文字体4号宋体,行距1.5倍。

3)标点

标点须全角输入。使用中式标点符号:“”为平常引号;‘’为第二级引号(即引号内之引号);《》用于书籍及篇章标题,如《新闻学研究》。

4)数字

一般数字(如日期、页码、注释号码、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标题中的数字图表号码、中国传统历法日期等采用汉字数字书写。

5)引文

①直接引述,须加引号,并用页下注注明引文出处。

②引文较长,可独立成段,无须引号,但每行要空出四格,上下各空一行,并在适当位置注明引文出处。

③间接引述,须标明出处。

④引文有多个出处,一般以出版年份排列,并以逗号分隔。

6)翻译

征引外国人名、外文书籍、专门词汇等,可沿用原名。若采用译名,则须在正文首次出现处,附上外文原名于括号内。

7)注释

①注释使用页下注形式。正文注释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①、②、③……,置于标号符号后的右上角。

②注释内引文形式与正文同。

③中文作者(或编者)用全名,英文作者(或编者)名在前,姓在后。

④文献数据一般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时间、标题、卷/期数、页数、出版地、出版社等。

⑤范例

a.期刊论文

1:祝建华:《中文传播研究之理论化与本土化:以受众及媒介效果整合理论为例》,《新闻学研究》2001年第68期,第1—22页。

2Y.H.Huang“The Personal Influence Model and Gao Guanxi in Taiwan 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262000pp.216-239.

3:(作者多于一位)J.E.GrunigL.A.GrunigK.SrirameshY.H.Huang & A.Lyra“Models of Public Relations in an International Setting”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73),1995pp.163-187.

b.研讨会论文

1:徐美苓:《新闻乎?广告乎?医疗风险信息的媒体再现与伦理》,中华传播学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澳门,20047月。

2B.Peng“Voter CynicismPerception of Media Negativism and Voting Behavior in Taiwan’s 2001 Ele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2003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San Diego2003May.

c.书籍

1:雷跃捷:《新闻理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7

2:单波等编《新闻传播学的跨文化转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J.E.Grunig& T.HuntManaging Public RelationHoltRinehart & Winston1984.

5:(文集)B.H.SheppardM.H.Bazerman& R.J.LewickiEds.),Research on Negotiation in OrganizationsJAI Press1990.

d.文集篇章

1:汪琪:《全球化与文化产品的混杂化》,载郭镇之编《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第240—254页。

2J.E.Grunig“CommunicationPublic Relations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sAn Overview of the Book” In J.E.GrunigEd.),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2pp.1-30.

e.译著

1:〔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今日媒介: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熊澄宇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P.-S.LaplaceA Philosophical Essay on ProbabilitiesF.W.Truscott & F.L.EmoryTrans.Dover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814),1951.

f.学位论文

1:李艳红:《弱势社群的公共表达——当代中国市场化条件下的城市报业与农民工》,博士学位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04

2D.E.Wilfley“Interpersonal Analyses of BulimiaNormal-weight and Obe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issouri1989.

g.报纸

1:林鹤玲:《媒体如何摆脱政治纠葛?》,《中国时报》20011030日,第15版。

2J.Schwartz“Obesity Affects EconomicSocial Status” The Washington Post1993September 30pp.A1A4.

h.网上文章/文件

1:胡正荣:《后WTO时代我国媒介产业重组及其资本化结果》,中华传媒网,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article.phpid=5149,检索日期:2010214日。

2:《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基本情况》,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21596/1842027.html,检索日期:20101220日。

3D.Barboza“China Passes Japan as Second-Largest Economy” NY Timeshttp//www.nytimes.com/2010/08/16/business/global/16yuan.html_r=1Retrieved August 162010.

i.其他范例请参考最新一辑正文。

8)图表

①标题置于表格上方、图片下方,注记置于下方。

②图表置于文中适当位置,超过一页者一般附录于参考文献之后。

湖北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部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