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3、刊内网址(202501期):
https://www.jikan.com.cn/新媒体公共传播
https://www.iedol.cn/
4、刊内电话:0371-67780085
5、刊内邮箱:xmtggcb@126.com
6、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期。
7、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公共传播
2025年9月24日星期三
《新媒体公共传播》征稿启事、体例规范与论文模板【2025年1月版】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新媒体公共传播2025年08月20日
征稿启事
《新媒体公共传播》是因应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向公共传播转向的现实,以公共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向等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治理、公共事务、公共事件、公共人物等具体议题为研究切入,以新媒技术发展应用与公共传播为内容特色,以推进新媒体研究与公共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高质量成果的不断产出,并以此助力社会发展,增进学术研究的公益性和建设性,以公共传播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推进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为自觉使命的学术集刊。集刊创刊于2019年,由郑州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集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入库集刊、中国知网CNKI检索学术集刊。本刊常设“嵩山论剑”“回眸网年”“学界前沿”“个案研究”“人物访谈”等栏目,并围绕“新媒体公共传播”开设“乡村传播”“城市传播”“环境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性别传播”“发展传播”“智能传播”“策略传播”“健康传播”“危机传播”“聚焦新媒体”等专栏。“嵩山论剑”围绕新媒体公共传播热点话题进行圆桌讨论和专题研究;“回眸网年”专注于公共传播研究的年度综述和年度重要事件、重要政策、重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介绍;“新媒体公共传播”各专栏的开设旨在聚焦公共治理、公共利益、公共领域和公共关系等维度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关注技术应用和技术理论的发展前沿和具体场景应用,就公共传播中的丰富议题展开讨论;“学界前沿”“个案研究”“人物访谈”等是依托于具体的人物、事件、学术成果、学术活动的思想对话和研究摘要,具有“窗口展示”和“成果集纳”的价值和意义。现面向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各学术团体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公开征集《新媒体公共传播》稿件,编辑部将对选题新颖、内容原创性强、研究方法科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独到研究发现的优秀论文,给予一定额度的稿费报酬。
投稿须知:
1.稿件系作者原创,投稿请保证作品的完全著作权(版权),并保证该作品没有侵犯他人权益。谢绝第三方投稿。
2.投稿需明确标示本稿件“专投《新媒体公共传播》”,切勿一稿多投。并附“中国知网”查重证明,要求复制比在10%以内。
3.来稿格式规范参看本刊体例规范。
4.稿件应为尚未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与“新媒体与公共传播”相关研究即可;字数建议在6000—15000字。
5.投稿论文必须包含标题、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其中,标题、姓名、摘要、关键词需附英语译文(附于文后)。全国、省部级及重要基金项目需注明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投稿前,请确保行文通畅、逻辑清晰、体例规范、引文准确、数据无误。
网络系统投稿网址:www.iedol.cn。
投稿注意事项:注册完毕后,新建稿件时,请在“学科分类”中选“文化传媒”,在“拟投集刊”中选“新媒体公共传播”,在“投稿类型”中选“自由来稿”。
不再接收邮箱投稿。
请在稿件文末注明作者邮箱、手机号等联系方式。
如有疑问,可拨打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0371-67780085;或邮件咨询:xmtggcb@126.com。
《新媒体公共传播》体例规范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新媒体公共传播2025年08月20日
一 论文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分类号等规范
(一)中文部分
1.题目:正文标题,宋体,三号居中,加粗。
2.基金:标号使用右上角标“*”标注在中文题目后;内容采用当页脚注、每页单独编号置于本页下;五号,宋体,左对齐,悬挂缩进2字符,1.5倍行距;形式为:本文系×××基金项目“×××”(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3.作者姓名:宋体,四号,居中,加粗;与正文标题隔一行(多作者姓名之间加一个汉字的空格)。
4.作者简介:标号采用右上角标“**”标注在姓名后;内容采用当页脚注、每页单独编号置于本页下;五号,宋体,左对齐,悬挂缩进2字符,1.5倍行距;形式为:姓名,单位,职称,研究方向等。
5.摘要:首行缩进两字符,摘要二字加粗,两字间空一字符,空格,五号,宋体,两端对齐;字数为300字左右,采用结构化摘要写法,简明扼要地陈述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
6.关键词:首行缩进两字符,关键词三字加粗,与摘要二字对齐,空格,五号,宋体;3—5个词条,用空格隔开。
(二)英文部分
1.题目: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每个实词首字母大写。
2.作者:四号,Times New Roman,居中;名在前,姓在后,首字母大写,多个作者之间用英文逗号隔开。
3.Abstract:与中文摘要对应,五号,Times New Roman。
4.Keywords:五号,Times New Roman;每个实词首字母大写;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二 正文、图、表、公式等规范
(一)正文标题1.一级标题:居中,宋体、无标点、加粗、四号,例:“一 标题”。2.二级标题:居左,缩进两格,宋体、小四、加粗,例:“(一)标题”。3.三级标题:首行缩进两格,宋体、五号、加粗,例:“1.”。4.四级标题:楷体、五号,例:“(1)标题”。注意:原则上不超过三级标题。一级、二级标题在标题和文章之间空一行;三级标题与文章之间不空行。
(二)正文内容正文内容,五号,宋体,1.5倍行间距;英文用Times News Roman字体,五号,1.5倍行间距。
(三)图表规范1.图表标题需注明图序和表序;图表标题中需加单位;图标题放在图的下方,表标题放在表的上方;图和表名称均不需要加“××图”“××表”。2.注意图表数据和文中数据的统一。3.全文图表数据,原则上统一保留小数点后一位。4.图表形状的选择:当图表中百分比大于100%,需注明是多选题,或造成该结果的原因,同时建议使用柱状图,而非饼状图。5.自动生成图表数据,可能会造成数据总量的出入,需慎用,或使用后手动检查。6.图表采用能够区分的黑白显示,若图表在Word文档中显示不清晰,投稿时请以附件形式提供原始图表。7.图表需在必不可少的情况下使用,引用图表前作者须自行解决版权许可。
(四)英文书籍或作者论文中出现的外文作者或书籍、报刊等名称,需翻译成中文,并在第一次出现时将英文(外文)置于括号内。例: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
(五)公式公式:五号、宋体。公式居中,靠右加序号,序号统一为小括号。对公式的解释要求换行顶格,字体为五号、宋体。
三 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
(一)参考文献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章中引用的相关文献信息需要在文末列出,包括引文出处及具体页码。(请参照GB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著录)。征引他人观点与材料,须将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序号用[1][2][3]标识,五号,宋体,1.5倍行距,文本前缩进2个汉字,悬挂缩进2个汉字。文中编号采用上角标,全文统一排序。正文中的参考文献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即“[序号]”(请勿使用Word自带的“引用—尾注”,而是通过“字体—上标”的方式进行修改)。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标注引文页码。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分隔,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超过三个时,只著录前三个,其后加“,等”(英文文献加“,et al”)来标示。英文文献: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字母全部大写,名可用首字母缩写,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文章名称和出版物名称只需要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他都用小写;期刊名称后面格式为“年,卷(期):页码”,如无卷序号,则为“年(期):页码”。其他文献参照英文文献格式。注意:文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单列说明时,需采用当页脚注,注释序号以圈码形式(如①)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每页单独编号。
(二)参考文献标注格式文献类型标识:普通图书:M;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