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9 9:37:31 阅读:155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阅读节选,找出停顿之处,感知作品体现的信息
2.找寻“宝葫芦”的出现,体会作者行文的艺术与意涵
【教学难点】“宝葫芦”出现的艺术安排与意涵
【教学准备】节选片段的选择与印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01
童诗导入,导入学习
1.出示童诗,引发思考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句子而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还因为一些疑问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更因为一些想法停下来。
2.引导思考:你认同这样的说法吗?
02
初读节选,
寻找停顿之处的思考
1.读第一个节选,尝试寻找自己的停顿之处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2.思考:如果愿望实现,又会怎么样?
3.读第二处节选,再试寻找停顿之处。
我赶紧走回家去,这回也许真得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呢。
没在家,大概又开什么会去了。我摸着了钥匙,开开门,转进我自己的屋子——不觉倒退了一步。
“怎么!我走错了人家了吧?”
这哪里还像我的屋子!窗台上也好,地下也好,都陈列着一盆盆的花——各色各样的,我简直叫不出名字。有的倒挂着,有的顺长着,有的还打叶子肋窝里横伸出来。一瞧就知道这全是些非常名贵的花草。我原先那两盆瓜叶菊和一盆文竹夹在这中间,可就显得怪寒碜的了。
而我那张做功课的桌子也不由你不去注意它。那上面有一只很好看的小花瓶,跟那一缸并排站着,不知道这到底是哪朝哪代哪个地方的产品。花瓶旁边整整齐齐排列着四块黄玉似的圆润的奶油炸糕,还热和着呢。再往东,就竖起了一架起重机模型,这是道道地地的电磁起重机。它的东南方还躺着一把五用的不锈钢刀。靠北,你就可以忽然发现一个陶器娃娃坐在那里,睁圆了一双眼睛,爱笑不笑地傻瞧着你。她右手边蹲着一堆湿答答的粘土,看样子大概有两斤来重。
“怎么回事,这是?”我站在房门口,还是四下里望着。“开百货公司了还是怎么着?”
宝葫芦总还是那么一句老话:“我照你的意图办事。”
“我问你要过这些个玩意儿么?”
“你想来着。”
“我想来着?”我问自己,可是记不起了。
也许是我略为想过那么一下:“这玩意儿倒挺不错”,“这真棒”——顶多不过如此。
也许我连想也没想,只不过瞧着心里喜欢了那么一下子。也许我连喜欢也没喜欢过,只不过心里稍为那么动了一动。……
谁知道宝葫芦就这么顶真呢!
我一开抽屉,就发现了一本《科学画报》。书上面还待着一颗孤零零的象棋子。
“哈,那个‘马’原来在这儿!你都给搬家来了?”
宝葫芦很得意地告诉我:“这么着,一方面咱们的秘密不会被人看破,一方面你又得了一本书和一只‘马’。”
“谢谢,谢谢,”我说,“呃,我问你:你会下象棋不会?”
“不大会,怎么?”
“不会,就请你别瞎帮忙。你把那颗又大又脏的棋子楞往我嘴里塞,那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要吃它么?”
“哼,吃!你瞧见世界上谁下棋是这么着吃子儿的?你懂得‘吃’字的意义么?”
它说它懂:“那就是要把那颗棋子给赶出棋盘,不是么?所以我就给你办好了这件事,让你直接达到那个目的。”
“这么着,下棋还有什么意思!你得让我自己来下,让我自己想想……”
“那何必呢?这些个事有我给你效劳,你又何必自己去操心呢?”
你瞧!反正跟它讲不明白,它不懂得这些道理。
从此以后,我下棋的时候就甭打算吃别人的子儿,也别想将人的军了——只要我一有这个意思,对方的老“帅”就会忽然不见,弄得大家手忙脚乱,下不成。
象棋下不成,那就打打百分儿吧。可是也不行。有一次就这么着,刚发了牌,一开始要打,就有人嚷了起来:“我少了牌!”
“我也少了两张!两个王不见了!”
同时我手里的牌数突然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三,都是头几名王牌。
我只好把牌一扔,抽身走开。
从此以后——唉,像我这号有特殊幸福的人,就很难和们(他们顶多不过有普通幸福)玩到一块儿了。
4.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再读节选,掌握停顿之处引发的思考。
我刚去交卷的时候,我们教室里就出了一件奇事:苏鸣凤(他坐在我前面一个位子)的试卷已经答好了,可是忽然一下子不见了。
谁都觉着古怪。
可可儿的在这个时候,刘先生偶然一下子瞥见了我刚才交去的试卷,他吃了一惊。说也奇怪,我卷子上写的一点也不像是我的字,倒很像是苏鸣凤的字。刘先生再仔细看看——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么仔细,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
同志们!你们没瞧见过苏鸣凤的字吧?嗨,苏鸣凤这个人真是!——真猜不透他那笔字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那么怪头怪脑!你乍一看,还当这尽是些反面字呢,可实在是正面。哪,都这样:一个个字净爱把上身斜冲着西北方(按照地图的方向),而把脚跟拐到东南方去。真是成问题!
当时我要是稍为检查一下,我就决不肯把这份卷子交上去了。可是我恰巧没工夫注意到这一点。
“这就是你的卷子么?”刘先生问我,“怎么不像你的字?”
我怎么回答呢,同志们?所以我没吭声。
刘先生叫苏鸣凤把他的答题再在一张纸上写一两行,又叫我——
“王葆,你也写一行给我看看。”
刘先生不过是想要对对我们俩的笔迹,我知道。可是这么一来,实际上又是考我的数学!我可又得照着题目来思索,把铅笔头舔了又舔。
“你刚才怎么做的,你全都忘了么?”刘先生在我耳朵边轻轻地问。
我简直吓一大跳,原来刘先生正站在我身后瞧着我写呢。
“行了。”刘先生跟苏鸣凤说,因为苏鸣凤已经写下了两行了。
这时候大部分的都已经交了卷。他们虽然已经走出了教室,可都不去玩他们的,倒爱五个一堆七个一群地嘀咕着,往窗子里面望着。
我自己知道——
“今儿的事可糟了,可糟了!唉,糟糕透了!”
果然。
大伙儿都议论纷纷,说是王葆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竟把别人的卷子拿去交了,当做他自己的成绩。最不可解的是,王葆究竟怎么能拿走?难道苏鸣凤睡着了么,当时?
“我的确不知道,”苏鸣凤说,“我刚写好,刚要写上名字,可忽然……”
“这可真古怪!问问王葆!”
(什么?问我?那我可怎么知道!)
“还有一点也想不通:王葆怎么那么大胆又那么傻,拿了别人的卷子冒充是自己的?难道谁还看不出来么?”
6.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了解宝葫芦带来的问题
03
研读启思,
探讨“宝葫芦”的设置艺术
1.导语:读了这么多,你觉得我们紧紧围绕着什么来了解故事?
2.针对“我和宝葫芦”,你觉得会有什么故事发生
预设,引导孩子用“故事公式”: 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3.师生共同交流,了解这样设置的巧妙之处
04
总结
1.总结“宝葫芦”的设置
每一个人都会是王葆,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颗“宝葫芦”。
2.童诗结束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字或者词语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因为一些句子而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还因为一些疑问停下来。
有时候,我们更因为一些想法停下来。
其实,那没有什么
那就停下来思考吧!
转自:“小学语文名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