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3 17:14:44 阅读:127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 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积累词语,知道灰雀的样子,感知灰雀的惹人喜爱。
2. 默读课文,寻找列宁和小男孩喜欢灰雀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 揣摩人物对话时的想法,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揣摩想法,读好对话
列宁看灰雀不见了,刚好看到旁边有一个小男孩。于是,和小男孩展开了一场对话。
1. 出示人物对话。自由读,尝试读好人物的语气。
2. 抽生读
3. 揣摩想法,读好对话
如何读好人物的对话,这就需要揣摩对话时,说话人的想法。
(1)举例导学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①列宁怎么想?
诶,昨天都还看见三只灰雀了,怎么只有两只呢?我问问这个男孩呢。
②列宁怎么说?
添加提示语:单纯的疑惑。
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③范读
(2)迁移自学(如果是线下上课,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①揣摩人物对话时心里的想法
②根据人物心里的想法,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
(3)抽生交流
交流人物的想法,读好对话
(根据生回答,形成下列补充)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我不能让他发现是我捉走了灰雀……)
列宁(担心地)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看来灰雀的失踪和这个男孩有关。但是我不能直接说。想必他也喜欢灰雀吧。)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不说话,看来的确是他抓走了灰雀。我不能说出来,试试说出我的想法,看能不能让他有还回来的想法吧。)
男孩看看列宁,(肯定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好的灰雀,我不能一个人抓走看,应该让大家都看到。)
列宁(假装疑惑地)问:“会飞回来?”(看来男孩已经有还回来的想法了,我得再加点油,让男孩一定还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非常)肯定地说。(我明天就把灰雀放回来)
……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虽然男孩捉走了灰雀,但他是诚实的,我就拆穿男孩了吧!)
4. 抽生和老师分角色朗读
板块二 对比做法,感受美好品质,建构价值观
1. 思考:列宁明明知道是男孩捉走了灰雀,为什么不拆穿男孩呢?(根据生回答形成板书)
2. 同样喜爱灰雀,但是列宁和男孩喜爱灰雀的方式却不一样。你更赞同谁爱灰雀的方式呢?为什么?
生1:我赞同列宁喜爱灰雀的方式。因为他让灰雀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里生活,灰雀本来就是属于大自然的。
生2:我赞同列宁喜爱灰雀的方式。因为灰雀是鸟,就应该在树林、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不是待在笼子里。
生3:我赞同列宁喜爱灰雀的方式,因为这里有那只灰雀的家人,有它的家,我们不应该让它离开它的家人,孤零零地生活。
小结:是呀。就好像,见到花园里美丽的花朵,我们不应该摘下贵为己有,而应该让它自然而然地生活,让所有人欣赏它的美丽。真正的喜爱不是占有,而是让它遵从喜爱的方式去生活,去发展。
转自:“语墨小语”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