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裘陆勤:在计算中提高思维能力 ——《连方求和》教学实录

2023/2/2 10:03:11  阅读:147 发布者:

个人简介

裘陆勤

裘陆勤,浙江嵊州逸夫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开发数学绘本、数学折纸等数学拓展性课程,形成了“麦斯好玩”数学精品课程群。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7万多字,曾应邀前往上海、萧山、江苏等地进行交流分享活动,出版学生读物《数学眼光——学生眼里的数学世界(一二年级)》。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2年第10

【教学内容】

适合各个版本的教材,属于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拓展课。

【教学过程】

一、了解规则,认识连方

1.认识连方。

师:同学们,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连方。每个数字宝宝都住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连方就是每个小房间的边与边要连在一起,不能是小房间的角落与角落连接,更不能是小房间之间跳了几格的。(课件出示连方的正确情况和错误情况)

师:(课件出示二连方)像这样34这两个数字宝宝的小房间连在一起,就叫作二连方。你能找到其他二连方吗?

 

生:45

生:1016

2.寻找三连方。

师:同学们,三连方就是三个数字宝宝的小房间边与边连在一起,你能找到吗?

生:23439151274910;……

3.判断四连方。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很多三连方,老师这里有一些四连方,用你的火眼金睛判断它们是不是四连方,说说你的理由。

 

生:第1幅不是四连方,因为只有三个小房间,四连方要有四个小房间;第2幅是四连方,因为四个小房间的边与边连在一起;第3幅不是四连方,因为有两个小房间是角落和角落连在一起。

二、自主探究,有序思考

1.根据连续几个数求和。

师:(课件出示三连方345)你会计算345是多少吗?

134等于775等于12

2:我是用“移多补少”法,把54一个,它们都变成4了,这里有343×4=12

师:(课件出示四连方1234)你会计算1234是多少吗?

112等于333等于664等于10

214等于523等于52×5=10

3:我先算123,把31一个就都变成2了,2×3=664=10

4:我先算234,把42一个就都变成3了,3×3=991=10

师:你们都很棒,除了按顺序依次计算,还可以用“头尾搭配”或者“中间数×个数+多余的数”来计算。

2.根据和推算连方中的数。

出示题目:连接下面方格里的数,使它们的和是30,用斜线涂一涂,并列出求和的算式。

 

师:同学们,刚才题目告诉你连续几个数让你求和?现在告诉你和是多少让你推算出连方中的数?先试着自己做一做,比一比谁想出的答案多。

师:老师看到大家找到了不少答案。现在我们试着从先确定数字个数的角度进行有序思考,想一想最少几个数的和是30

1:两个数,1218=30,因为没有一个数是30

师:你真会思考,老师就用你的名字来命名你的答案。(板书姓名)如果我们先确定三个数,要让中间数最大,中间数会是多少呢?

2:因为3×10=30,所以我去找中间数是10的三个数。横着看,我找到91011=3×10=30;竖着看,我找到41016=3×10=30。(板书学生姓名)

3:我也是想3×10=30,然后去找三组和等于10的算式:28=1037=1019=10,而且123789这六个数是连在一起的。(板书学生姓名)

4:我受到生3的启发,去找三组和等于10的算式:19=1046=10235=10,而且1234569这七个数是连在一起的。(板书学生姓名)

5:我也是去找三组和等于10的算式:28=1037=10145=10,而且1234578这七个数是连在一起的。(板书学生姓名)

师:同学们,生2、生3、生4、生5这几种答案有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6:相同点是他们都是根据乘法算式3×10=30找到的。不同点是生2是三个数的和等于30,生3、生4、生5用的数比三个数多。生2是用去找中间数写算式,生3、生4、生5都是去找三组和等于10的算式。

三、学会迁移,总结提炼

1.在迁移中发现乘加。

师:同学们,我们思考了两个数的和是30,中间数是10的三个数和是30。我们先确定三个数,中间数除了10,还会是多少呢?

1:刚才我们知道“中间数×个数+多余的数”,我想到了3×93=30。我就找中间数是9的,横着看,我找到89103=3×93=30。(板书学生姓名)

2:我也是找中间数9的,我还把3拆成了12,所以891012=3×93=30。(板书学生姓名)

3:我是竖着看的,中间数是9391512=3×93=30。(板书学生姓名)

4: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找到了加法算式1515=30,然后找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1)因为114=1578=15,所以11478=30;(2)因为78=15213=15,所以27813=30;(3)因为411=15510=15,所以451011=30。(板书学生姓名)

师:我们根据同一个加法、乘法或乘加算式找到了多种不一样的答案,还可以想到哪些算式呢?

53×86=303×79=303×612=303×515=303×418=30……

师:请你自己找一个乘加算式,先确定中间数,试着尽可能多的找出答案。

2.在总结中提炼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自主探究了“连方求和”,谁来总结一下是怎么解决“连方求和”问题的?

生:先根据和确定最少要几个数,一般最少是两个数;再考虑先确定三个数,根据“中间数×个数+多余的数”写出加法、乘法或乘加算式,围绕中间数横着看、竖着看找出符合条件的数。有时找到一种答案后,也可以考虑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连方求和”,你有什么收获呢?

1:我在一开始找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觉得不能放弃,可以换一种方法再试试。

2:有序思考的方法可以找到很多符合要求的答案。

3:学了今天这节课,我还想挑战数字更多的连方。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