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15:36:47 阅读:148 发布者:
网课妙招初探索 云端育人凝智慧
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二小学 宋春莹
有人说线上教学会“淘汰”一部分孩子,我想这不是没有理由的。线上教学,看不到他给你的“眼神”,因此对教师来说也是个挑战。除此之外,网课的时间缩短至20分钟,但是因为教学进度的安排,网课的教学内容又和线下一样,无疑这对于教师又是一大挑战,意味着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多样方式去思考如何设计教学、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促进学生的发展。此外,2022版科学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工程技术实践的过程。材料是探究实践的重要载体,网课学生都封在家,很多时候满足不了学生的探究,这对于科学教师来说合理的设计教学、多元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再次线上教学,我好像没有了第一次那样的慌乱,在逐渐的摸索中,我有了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课前下足功夫,课上精彩呈现
“每堂课我都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准备,而就这节课或这个课题我只准备了15分钟”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对于青年教师的我,清楚的知道备课的重要,对于线上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等,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在学校“三抓三促”管理多维模式(抓实课堂质量、多元评价、教研实效)及备课组的教研基础之上,研读2022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反复推敲,精选教学内容,从网上浏览不同的教学设计(优教信使教师版),了然于心,精心准备自己的教学设计。
2.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预判本节课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和易错点,讲课时重点部分强调、特别提醒,总之,提前预判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做到有相应的对策。如一年级《蚂蚁》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由于受到动画片的童话色彩、幼儿园手工制作等影响,对蚂蚁胸部三对足的认知是易错点,有学生会认为胸部和腹部都有足,我就通过课前画蚂蚁这个活动,以此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不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帮助学习自主建构蚂蚁的概念。本学期六年级科学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处理信息,因此课前需要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搜集资料,比如思维导图、气泡图等,课上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的同时,考虑到个别学生会不搜集资料的情况,课件中也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3.基于生本的教学语言准备。线上学习因其时间短,任务重,“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针对不同的年级,语言的呈现上要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年级学生,语言上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符合他们的“语言”。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微信公众号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教学网、中国科普博览、国家智慧云平台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想要获取的一些视频不能下载,还可以用EV录屏、芦笋等录音软件进行录制,可以选择录制系统声音,这样即使是在嘈杂的环境,录制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如果想裁剪一些视频,除了手机自带的裁剪功能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版和电脑版的剪映,这款软件,实用、易操作。
5.重视效率,丰富互动。由于线上很容易变成老师一言堂,因此从每一张课件,到课件上的每一个问题的呈现,都应考虑到班级的学情、学生的特点,思考哪里需要学生参与回答、如何参与,比如简单的问题请学生打字回答快速过,重点、难点处学生语音条分享参与,同时给予学生明确的回答时间,时间一到停止回答,应紧跟老师思路回答另外的问题,这样整节课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推进的。另外课堂时间分配需合理,这样才有时间丰富课堂的互动,比如导入环节不超过2分钟。有的老师觉得网课世间紧,任务重,干脆就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哪节课,哪节课。然而,我认为,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在导入环节,我经常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学生作业等找到和本节课相契合的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聚焦本节课的学习。比如在《月球、地球和太阳》这节课,导入环节以中国古代的“天狗食日”的故事引入,在《星系》这节课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推动对日食和星系的研究。
6.注意小细节,触动学生的心灵。细节决定成败,课前的歌曲、软件随机点名、视频检测学生学习的互动等,也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7.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不管哪个学科的教学,我们的目的都是育人。因此,我在平时的备课中,深入理解教材,寻找它们背后的育人价值。比如,在《浩瀚宇宙》这节课,引导学生时间轴记录法探索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时,选择了一个很有感染力的视频,视频中“外国人行的,为什么我们中国不行”,这句话,引起了学生的感叹与自豪,学生的发言也是让我很激动,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所在吧,这样也无声落实了科学态度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与学生分享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11月15日课前,我播放一段11月14日中美会晤的视频,选取了点赞很高的评论。学生当时给我说的一句话,我为之触动:“老师,我觉得,看到这个场面,我的身体好像被电了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是让我无法用语言所表达的。作为教师,我觉得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育人,这也是教师职业的光辉所在。
二、以素养导向,作业形式多样
1.落实“双减”,进行单元作业设计,做到量少而精,以多样化的分层、实践探究作业为主。比如一年级以语音分享、动手制作、课外实践探究为主。中高年级注重常规作业的检查与督促,比如科学记录本、手册的整理情况,做到每周随机抽查。结合本学期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关注学生课前资料搜集,为学生推荐科普网站,处理信息的工具,比如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科普网等,课后进行模拟实验的探究实践作业分享。
2.科学学科因其线上学习的特殊性,很多的实验学生无法课上进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将作业和课上教学结合起来,比如为更好进行下节课的学习,解决网课科学探究的局限性,课后布置了“磁铁游戏”展示会的探究实践任务,学生发挥自主性进行磁铁游戏的分享,这样可以选择与下节课所讲的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进行展示分享,课上更多的是学生展示交流成果的时间,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元评价,为教学增添色彩
1.设计具体有效的评价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取不同的评价语,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哇,好有情境的一幅画,介绍的时候如果能用到我们学习的专业词汇,就更完美了”“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都没发现呢”等。
2.利用软件的智能化作业统计功能,对学生的阶段性作业进行统计、分析、反馈,这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作业的情况进行批量点评,设计快捷评价语,当然还可以进行语音评价,对于优秀的作业,进行标记并分享班级群,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3.落实过程性评价。课前展示优秀的作业、表扬学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也以学科活动的方式,结合阶段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评价。另外,根据六年级其学生特点,给与学生“正式”的批评,比如“通报”的形式。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共进步
网课之间,有的家长不在家,学生自控能力差,如果发现学生没听课、作业任务不及时完成,教师要及时的和家长沟通,了解原因,从而促进网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育人情怀终不改,线上课堂同精彩。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特殊时期,别样的课堂,青年的我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