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教学隔不断为师之责——新密市直第二小学线上教学经验分享
2022/12/15 15:36:06 阅读:186 发布者:
隔空教学隔不断为师之责
新密市直第二小学 王慧玲
2022年的秋天,疫情突袭,再次隔断了教室的琅琅书声。新学期的教学,刚刚稳定一个月,我与可爱的孩子们便以另一种方式进入了新的学习空间,隔空相对,但隔不断的是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职责。
虽然之前也经过多次的线上教学,可是线上教学对于老师、家长、学生仍是一个重大考验,甚至是一个挑战。除了线上课程,针对学生的课下辅导,再到钉钉群答疑解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一环扣一环。为了保障线上教学“保质、提质”的要求,其中对学困生的管理是老师头疼的大事。在此方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点做法,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一、利用网络平台数据,规划学生学程,让数据赋能“学困生”的学习。
“学困生”的学习被动、盲目、低效,学习习惯差,学习环境不好,缺少个性化的指导。我就利用每天的钉钉平台收集、整理、分析“学困生”的听课和作业数据,准确把握其已有认知情况、以及能力。通过落实课前、课中、课后三次机会,纠正他们的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学习循环。
首先利用钉钉、微信双平台与学生和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布置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成效、开展辅导答疑,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活动。其中,课前通过发信息提醒上课时间,课前准备;课上不定时点名或者连麦提问这部分学生;课后统计学生每节课学习时间,及时公布总结,要求不达标的同学及时看回放,督促孩子习惯的养成。下午定时发送作业答案或在线答疑,在微信群里总结作业上交及批改情况,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特别仔细的批改,批注,指导学生高标准要求自己,向优秀作业者看齐。
其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答疑和师生、生生间的个别辅导。为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和难点,我做到“两”鼓励:一鼓励引导学生将不会的习题和知识难点通过微信方式上传,经整理汇总后,对普遍性的问题和难点,在群里予以解答和发布或采取下一节课集中讲解。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视频或微信沟通的方式向老师和小组长请教,并规定晚上18:00-19:00是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的时段,当天作业有问题的孩子要主动与老师或小组长联系(同桌即是对方的小组长),解决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小组长做好次数和内容的统计。
二、利用网络功能,拓展多元化学习路径,让多模态资源助力“学困生”学习。
网课的时间有限,不能像线下课一样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在知识讲解时要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化课堂。而数学“学困生”的共同学习状况是懒惰、不思考、不会学,更不乐学。首先我利用平台功推送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难易适度的数学小片段、微课、数学故事等“学困生”感兴趣的、可自主选择的资源,丰富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同时下达个性化的引导作业,例如分层次的、双向选择的、实践性的作业内容,根据学困生接受能力,以多种形式吸引“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实现快乐学习,以达到逐步提高成绩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空间,实现互动交流,让超越时空的平台支撑多元对话。
1.数学“学困生”普遍缺少自信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给他们搭建同伴交流互助、展示个人学习成果机会。上课连麦也多把机会给他沟通时我也注意多元化的评价、多利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在跨时空的对话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2.同时要与这部分孩子家长建立良好关系,做好家校沟通。指导学困生的父母监督好孩子,根据孩子个性给家长一些教育建议,鼓励家长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趁疫情这个机会多陪伴孩子,多配合学校工作,多支持孩子学习,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多关心孩子学习状态,多鼓励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念。
学困生的辅导是每个教师的担当和使命,付出和责任。疫情期间,教师虽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到一线救治患者,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的安心,学有所得,让家长放心,隔空教学就是师者自己的战场。
都说线上教学费学生、费家长、费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家长对网课树立起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充分利用网课的优势,利用现代技术优势,实现教师科学地教、艺术地教,学生智慧地学、科学地学。使每个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让他们相信网课也能为每个学生创设学习空间,搭建成长舞台,助力他们不断提升应对未来的能力和品质。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