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应该回归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2025/4/2 17:49:03 阅读:71 发布者: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但是也带有主观色彩。历史学应该回归到客观的历史,回归到历史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程标准“蕴含着深厚史学底蕴和时代要求”,也就是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教育目标是历史教育活动预期要得到的结果,在课程标准中以课程目标的形式呈现。”“历史教育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历史学的功能。”
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有着非凡的意义。让历史学教育回归到历史中,“以史为鉴”,“吃一堑,长一智”,历史的效用就是在过去的史实中找出陷阱,然后躲过去,然后朝着美好生活前行。
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才有意义?中学历史教学应该这样去教?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树人,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这也符合教育的目的,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其次才是成才。这样的历史教育才有意义。
中学历史教学,首先应该包括有“知识信息的丰富性”,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迎面而来,丰富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吸收到的信息非常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教会学生去甄别信息的真伪,在丰富性中寻找真实的信息,去伪存真,采用“扬弃”的态度去面对。
其次,需要聚焦核心概念。每一个历史信息都有自己的核心处,抓住核心概念,然后寻找合适的历史史实,围绕核心概念去论证,真正地体现出“论从史出”,体现出“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让“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有根有据,升华到家国情怀的育人目的。
第三,历史教学必须有逻辑性。历史事实的发展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在时空观念中,像似“时空伴随者”一样。在某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可能影响到以后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有逻辑性。
第四,历史史实纷繁复杂,需要读史者有一双慧眼,会辩证地去看问题。问题的复杂性不在于隔了多少个时空,而在于怎么去辨析,怎么去辨别,当具有了科学的方法之后,对于历史史实的解读就有了分寸,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理有据,有论有据,恰如其分。
无论多么复杂的史实,最后都要回归到现实。历史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虚无,它是踏踏实实的存在过的,所以从过往中寻找智慧,从历史中总结经验,从久远中寻找未来,从反反复复中得出真意,脚踏实地,在星空中看到未来的美好。
历史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学中的教育意义更加明确,每一课都有核心素养的培养,每一堂都有家国情怀的深植,每一个历史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从宏观出发,从大历史的角度出发。正所谓:
在“宏大叙事”中通识大道和潮流,
在“微观刻画”中参悟小径和溪流。
转自一个人的村庄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