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我们的课改实验田”专栏——“跨学科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奇妙“碰撞”
2024/1/22 14:15:51 阅读:122 发布者:
陈燕教育科研工作室“我们的课改实验田”专栏
——“跨学科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奇妙“碰撞”
伴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出,小语届处处掀起解剖精髓、透彻研读的热潮。“大单元”“语文任务群”“跨学科学习”等成了窥探新课标的突破口。
作为普通一线教师,这纲领性、归纳性极强的《新课标》字字认得,却句句难懂。于是工作室陈燕主任为了让成员们深入理解并落地《新课标》,组织大家进行线上交流研讨、聆听讲座,线下观摩成员们的优质课,大幅提升了工作室成员对于《新课标》的认识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跨学科学习”颇为引起我的关注,盼望着通过学习略知一二,明晰方向,赋予自己的教育教学之路一些思考。
一、什么是跨学科学习?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首次列入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二、为什么要进行跨学科学习?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受学科单向传递的教学习惯影响,在语文教学方面仍旧侧重于语文知识点积累和读写能力训练,习惯单篇备课和教学,没有大单元、大概念、大情境等“整合”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教学过程同质化、学生思维浅表化、学习评价单一化等,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如果要改变以上现状,进行跨学科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跨学科学习倡导打破学科壁垒,弥补学科课程局限性,让各学科协同共育,真正践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推动语文教学从学科知识本身的单向传递方式,转变到通过多学科融合,引导学生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中,理解内化、迁移应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全局意识的建立,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感悟:
1.初识探索,领悟教学新理念
“跨学科学习”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与其他学习任务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渗透,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2022版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索、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业质量标准对学习“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学业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具体如下:
“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进一步验证了:真正的课堂,不是靠刷题、背诵等靠记忆来学习的,思维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俨然我们在之前就已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进入了跨学科教学内容。比如《赵州桥》里用到的美学理论、力学理论;《桂花雨》中的民俗习惯等。但在深度解读“跨学科学习”后,会发现我们之前的跨学科学习和课标中提出来的“跨学科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课标提出来的跨学科学习是将跨学科放到语文活动中去开展,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跨学科活动主要体现的是“语文即教育,语文是生活”这样的理念,带领各学段的学生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也为自己终身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特长奠定了一定基础。
2. 深入把握,捕捉设计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为了避免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任务产生“知识零散”“衔接不全”“无逻辑叠加”等现象,设计时应遵循本科教学内容体系标准,在学科内、学科间、学段里形成持续开放、有机联结、整体协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系统,从而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得以进阶。语文跨学科学习首先要以语文教材内容体系标准,逐渐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学习主题;其次根据学段差异组织学习内容,设计适宜的语文学习任务,统筹安排和整体关照一定学习周期内的各项语文学习任务;另外,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优势;最后,还需要注意各个学段学习任务之间的连续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能力的进阶性。
例如,教师们在教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这一学习主题时,可以以大任务驱动,勾连学生四、五年级“收集资料、分类整理资料”等方法,设计相关联的几个子任务,融合多学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毕业季浓浓的离别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这个过程既巩固旧知,又在新任务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3.重构思考,引燃课堂新思维
对于“跨学科学习”有一个著名的比喻,用“果盘与果汁”来阐明其本质。所谓“果盘”,虽然盛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各种水果代表一个学科),但它们只是摆在一起,其实各不相干——这不是“跨学科学习”;所谓“混合果汁”,指不同水果经过“榨汁”(整合),融合在一起,生成一种原来不存在的新东西,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具有结构性升级“创新”的特质。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前提应该是体现语文学科特性,探寻恰当的跨点,把握适宜的跨度,始终聚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要避免为“跨”而“跨”,拒绝采用简单的、割裂的“学科拼盘”式教学,要处理好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力求做到学科间深度融合,发挥学科间的协同育人价值。
跨学科学习在我国教育体系上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跨步,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次推动和提升。跨学科学习不仅可以让各科教师之间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从而完善每个教师知识的认知体系,还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在新学科的融入下,产生新视觉,创造新观点,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新鲜、有趣、精彩,从而让学生从精彩的课程迈向精彩的人生。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