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9 16:06:34 阅读:77 发布者:
“双减”让作业成为甜蜜的“负”担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准绳,按照市、区教体局的相关文件要求,二七区滨河花园实验小学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健康成长,积极推进,立足校内、校外两方面,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的整体设计来谋划,多措并举引导广大师生、家长统一思想,形成家校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更优质的环境,创新思路制定了形成体系的“双减”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地扎实推进。
一、成立领导小组
1.总体推进组
组长:冯治波(校长)
副组长:朱君华(副校长)
成员:教导处所有成员及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双减”工作整体推进,加强“双减”工作宣传推广,统筹协调“双减”工作,进行“双减”工作部署。
2.作业减负(课后服务)组
组 长:李霞
副组长:李迎
成员:教导处所有成员及任课教师
主要职责:负责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改革,统筹指导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优质公益性线上教学资源,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双减”工作稳步开展。
二、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1、建立作业督查制度:通过学校教导处和班主任抽查的方式检查各科作业,加强对各班级学生家庭作业的督查,第一时间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与反馈并督促整改。
2、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审核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加强学科组、年级组及各学科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三、科学控制作业总量
1.以“五项管理”为抓手,坚持减负增效并举。出台我校作业公示制度,实现作业内容学科统一(教研组长把关)、总时长班级统筹(班主任落实)、学校监督(教导处负责)的层级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监控,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
2.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先将作业做一遍,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作业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杜绝机械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和学习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鼓励布置有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不同学生学习创设不同的作业空间。制定每日作业统计表,要求每日布置作业老师都要试做,研判作业难度,预估学生完成时间,学生实际完成时间要与统计表内容一致。
四、课题研究促作业改革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关于作业管理的课题申报和教研室组织的作业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以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促理论研究。
英语组的《“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管理》参与申报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语文组的“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也积极参与郑州市中小学优秀作业设计评比。
五、作业设计案例
“分层作业”针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分类、分层的个性化作业。对学科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做好辅导答疑,满足他们“学饱”的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条件、积极拓展求知空间,满足他们“学好”的愿望。我校设计了实践性、体验性、阅读背诵类作业,面对全体,满足个体,很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提升。
作业分层设计以四年级第三单元为例。本次单元作业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以“童话世界”为主题,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语文要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从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以后的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基于此,我们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体验、拓展实践等方面进行设计。
1.基础知识性作业:认读、分类词语,感受童话的不同。
2.过程体验性作业:找细节、找关键,明确故事条理。
3.情感体验性作业:说画面、续故事,感受人物悲喜。
4.拓展实践性作业:读整本、编故事,“童话”进入生活。
任务一:走入童话世界
活动1:读词语——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是读文的第一大关,是学生的必备能力。 活动2:说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中有喜有悲,如何根据词语判断人物心情是学生体会文本的关键能力。
任务二:童话世界初体验
活动1:写批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写触动自己的地方
如图:
设计意图:“圈画好词、好句、好段落,写好旁批。这是一种简单的、传统的阅读方式,但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帮助读者强化对文本的认识和记忆,并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文本消化了,化为己有。旁批是一种点化,既使文本的美妙之处、神髓之处得到揭示,也使自己得到了升华。旁批还是一种很优雅的行为。想想当年古人拈笔对文本进行批注的样子,是何等风雅。”
活动2:说一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
设计意图:读、思、说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基本表达能力。
任务三:寻觅故事之关键
活动1:找关键,明条理--《那一定会很好》中,一粒种子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找出你的关键词。
也可以来画一画:
设计意图:通过关键词画出一粒种子的历程,既能感受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也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变得更简单,在不知不觉中教给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内容的方法。
活动2:统全局,说故事
①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分别看到什么?表达她怎样的愿望?请你试着画一画。如图:
设计意图:美妙的幻象与内心的渴望都不过是作者描写的表象,作者经由这个表象要传达的真正用意是什么呢?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对话?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的行为就是对话的入口。让学生关注火柴的变化,拎出擦燃火柴的句子,集中感受小女孩的渴望,同时对比朗读美妙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最后把自己放进文本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悲惨和孤单,对小女孩产生深切的同情。
② 红头在牛肚里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请你画一画它的“旅行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设计意图: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把趣味的故事和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③在搬运粮食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它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完成鱼骨图。
设计意图:鱼骨图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故事的情节,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再让学生探讨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原因,在探究中感受蚂蚁队长严守纪律、关爱弱小同伴的形象。最后在此基础上讲述故事,实现语言训练目标。
任务四:体会童话之悲喜
活动1:比一比,说画面--默读两段文字,说一说你脑中有什么画面?
设计意图:在不同的故事中,通过精武的描写和对比,引导学生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有结构的文本,完成交际活动。
活动2:选一选,说感受--四个故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哪里?请你讲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学生在面对文本时,要在阅读中达到表达、交流、鉴赏的目标,丰富自己对文字形象的感受。
活动3:讲一讲,续故事--许多年后,阳台上的木地板会不会又有新的愿望呢?会如何实现呢?请你编一段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续编故事,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童话的趣味。
任务五:构想“新童话”
活动1:自主选,读整本--《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自选一本自主阅读,可以试试画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如图:
设计意图: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因而,引导学生探索悲惨境遇中小女孩给予我们的精神力量,并由此走向童话的阅读。
活动2:做摘抄,勤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试着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阅读中,要学习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
活动3:编童话--请同学们根据书上提供的词语任意组合或添加自己喜欢的其他角色,选定时间和地点完成表格
故事中的角色
主角: 配角:
角色的特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写出原因)
故事发生的地点(写出原因)
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发生了这件事(事情起因)
设计意图:在范文的引领、指导作用后,让学生从中感受细节描写对于凸显故事趣味性、生动性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构思有层次的故事情节。
作业案例特色说明:
1.本次作业设计积极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目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本次设计优化了教育教学,提高了作业质量,增强了作业的有效性。
3.此次设计遵循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到情感体验,再到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此次作业设计立足于语文学科素养和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学情,针对本单元的目标和语文素养进行设计。
5.根据童话故事的体裁、形式,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童话王国中,不仅关注到单元整体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全面性,更考虑到作业的激趣方式,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六、作业指导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作业。
1.作业设计与实施评估报告
2.作业设计质量与实施效果的反思
基础知识性作业:考察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学生基本达成此项目标,但是作业新颖性不足,还需创新形式。
过程体验性作业:考察学生对阅读方法、故事进程的掌握情况。学生完成度可以,但是会忽略全局。
情感体验性作业:考察学生体验与表达的能力。体验有余,但表达还需培养。
拓展延伸性作业:考察学生阅读、书写的能力。学生做到了坚持阅读,但在编写通话中,个别学生想象力不足。
3.补救措施:
(1)设计新颖形式,突破枯燥字词练习。
(2)学习阅读策略,关注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阅读。
(3)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语感。
(4)加强表达练习,培养表达能力。
七、作业批改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级、激励性语言”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采用“贴星星”“贴笑脸”等形式。教师在等级评价基础上,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作业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作业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作业形式也将越来越丰富,作业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双减政策,重在落实,利在千秋,我们将减去那些枯燥乏味的课堂、简单重复的作业和单一死板的评价,减去社会、家长的焦虑,真正解放孩子的天性,创造孩子的未来。让教育回归到本来的样子一一和风细雨、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不紧不慢、不急不躁。
(冯治波 二七区滨河花园实验小学校长)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