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8 18:22:31 阅读:172 发布者:
单元整体学习单元案模板解析系列——如何设定和叙写单元目标?
奈曼教研室 张 海
1
一、研读模板中对单元目标设计的要求。(知道做什么?)
单元目标设计要求:
匹配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结合学情,基于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设计目标,目标可观察、可评价、可达成。单元目标要有课时目标支撑,形成体系。
由此可知:
一是要依据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设定单元目标。
二是叙写格式要仿照课程标准中描述学段目标的格式叙写。一般格式:“经历(通过)……(能力),能(会、获得)……(知识,技能),发展(养成)……(核心素养)”。
三是单元目标是课程标准层面的具体化,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的具体化。
2
二、如何设定和叙写单元目标。(清楚怎么做?)
(一)单元目标设定路径:
一是先拿出课标找出本单元课程内容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描述,进行系统分析。从解析核心词、行为动词、核心素养表现三个方方面入手,核心词关注学什么的问题(知识、技能层次)、行为动词关注学的怎么的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能力层次)、核心素养表现关注怎么学发展或形成什么核心素养(素养层次)。(一个单元关注1到2个素养为宜)。
二是分析过程可以不呈现在方案中。教师的设计逻辑要从以往的从关注教材内容开始转向关注课程标准、学情,也就是备课要从课标开始。
(二)解析路径:(以四年级大数的认识为例,案例提供实验小学李菁崚)
一是,梳理课标内容要求: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二是,梳理课标学业要求: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
三是梳理课标教学提示:数的认识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建立数感;
四是对梳理出的核心词进行解析:
核心词:从课标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描述中,重复出现的核心词是万以上的数、十进制计数法、大数、四位一级。由此可知要学习哪些基本知识、方法、技能。
五是对行为动词进行解析:从课标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的描述中,主要的行为动词是认识、了解、能、会三个层次,也就是说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达到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由此可知要学到什么程度(学的怎么样)。
六是理出本单元核心素养表现:通过教学提示可知,数的认识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建立数感。
(三)通过梳理和解析得出 结论:
从上面可以看出学业要求与学段目标是呼应的,包含了“四基”“四能”,以及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内容要求更为具体,也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以“认识、了解、能、会”等区分认知目标的水平层次,以“通过”等强调过程性要求。因此,认识大数单元教学目标不仅包含“四基”,还含有两个过程,即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整数的抽象过程,知道大数的意义和四位一级的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感。
叙写句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知道或者会……(必备知识),能……(关键能力),在……中,发展……(核心素养)。
解析路径
3
三、单元目标如何呈现在方案中。(做到什么程度?)
单元目标如下: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知道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级,能续写数位顺序表,体会位值制。
2.能结合具体实例解释万以上数的含义,并能根据数级正确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
3.结合具体情境会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并借助数轴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数感)
4.借助计数器能进行大数的四则运算,并探索简单的规律(推理能力)
5.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6.通过想象、列举,能推导出“1亿”的大小(推理能力)
4
四、为什么设定单元目标?(为什么?)
单元目标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现,统领课时学习目标的落地,是单元整体学习活动的导向。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和逐步实现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的桥梁。在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及内涵、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主题下(任务群、核心概念)内容要求分解、转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统领课时学习目标,课时学习目标支撑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单元目标结构体系。单元目标是一个学习单元的预期结果,通过做一个完整事来达到预期。
单元目标
来源|奈曼旗教研室
转自:“奈曼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