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教学须“三精”“三忌”

2023/9/28 18:01:01  阅读:79 发布者:

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亦舒

昨天上午,连续听了四节课,都是新授课。虽然年段不同,其教学对象与教学内容也不一样,但可圈可点、引发思考的地方不少,或者说不同的课堂还是有一些共性或普适的规则需要注意与遵守。的确,上好一节课不容易,每一位老师都期望把课上好,而且能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优质,但实际情形做不到,或很难做到。那么,是不是就此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随便上上?显然不是。既然当了老师,我们就应该朝着努力把每一节课都上好的方向去认真备课、琢磨与研究,而不是原地踏步、无动于衷。由此,上好一节像样的新授课还需要注意些什么,我将其概括为“三精”“三忌”。

关于“三精”:其一,精打细算。教师要认真规划、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每一个环节或板块各自需要多长时间,事先要计算好,做到心中有数。毕竟一节课只有4045分钟,倘若不加节制或分配不合理,那么一节课很快就会过去。或者说如果教师安排不当,就会很容易造成时间不够用、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等情况。不难理解,时间安排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可能得到保证。

其二,精耕细作。课堂教学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件“产品”。不仅有规则,还有套路。只有严格遵守执行,把每一个环节或细微处做到极致,才有可能生产出作品、精品。如何导入、怎样设问、选择何种方法手段、如何小结、怎样评价等,这些细节都要精心设计与打磨,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吸收。

其三,精意覃思。教无止境,学贵得法。教学还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如何把遗憾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教师养成精心研究、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不仅要认真备课,课堂上还要随机应变,课后要及时反思。这节课效果如何?为什么没有上好,问题到底出在哪,如何改进就会更加合理有效与完美。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关于“三忌”:其一,面面俱到。各方面都想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从理论上看,这是好意,实则不可取。一节课时间有限,需要讲授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加取舍,分不清重点,想到哪讲到哪,凡是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都一股脑儿讲给学生听。看起来很全面,实际效果并不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集中注意时间以及一定时间内记忆的效果是有限的。面面俱到,最终导致面面都不到。

其二,事无巨细。对待事情,不分大小,轻重缓急,什么事都要管。上一节课看似很简单,也很容易操作,就在那么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对几十名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和盘托出,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其实不然。如果教师大到课堂架构,小到细枝末节,每一件琐事都不厌其烦地包办、代做,本该学生做的,老师给做了。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其三,囫囵吞枣。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总有一些概念或内容比较重要,甚至不容易理解。倘若教师课前没能充分深入的备课、思考与挖掘,则很容易出现上课卡壳、思维短路等现象。此时也极容易出现教师讲解不到位、不清晰、蜻蜓点水、半生不熟等状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我看来,课堂小天地,教学大文章。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思考、研究与精雕细刻都不为过,前提是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始终将学生的兴趣力、获得感、成长度放在首位。而不是简单停留于把课上完,下课了事,那样的教学会永远在一种低水平上徘徊与摇摆,与生与己均无帮助。请坚信,只要用心,课定会越上越好。最后以一幅对联,与大家共勉:

上联:无事生非怎能急中生智

下联:熟能生巧方可落地生根

 横批:生生不息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