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五点建议
2023/9/28 18:00:30 阅读:78 发布者:
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我只知道我必须要走下去,因为我没有退路。
——残雪
又到一年备考时。考前复习对有教学经验或经历过高三教学的老师而言,似乎很熟悉,操作起来也很顺手。其实不然。每年的考前复习都不相同,无论是教学对象、场景,还是内容、考情、命题方向等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变化。换言之,如果教师用“刻舟求剑”式的思维开展考前复习,那么其针对性与实效性一定会大打折扣。如此看来,是不是考前复习无章可循?其实,任何一种事物只要长时间循环往复地存在着,就一定有其自身合理的运行机制或带有普适性的解决套路。前几天听了几节高三考前复习课,引发点滴思考,于是想尝试对此做一粗浅表达。在我看来,无论哪一门学科,虽然具体内容与本质特征有别,若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还是有一些共性的环节或思路。我将其概括为这样几点:
第一,明确目标。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就是解决问题。这一节课到底想解决哪几个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结合课标、教材以及高考要求等做出明确具体的准确判断,切忌跟着感觉走,想到哪讲到哪。那样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还会误导学生,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考前复习必须规避的行为。
第二,分析考情。高考是一种相对客观有效的评价手段。深入研究剖析高考真题,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方向,有效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与复习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对即将复习的内容,尤其这几年高考涉及到的考点或试题进行及时提醒与解读,比如目前已经考到了哪几个角度,还有可能从哪个角度命题。这样的考情分析不仅必要,而且必须。有的放矢,才会胸有成竹。
第三,内容梳理。一节课45分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实践证明,事无巨细,犹如蜻蜓点水,分不清主次,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复习时教师要侧重于对基础主干知识或考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与框架结构。对其中重要且较难理解,尤其常考易混的概念或内容要重点讲解与强调。力求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四,针对训练。目前尽管一味地机械刷题对备考而言,效果不佳,但必要的限时或针对性训练则必不可少。每节课必须至少拿出十分钟时间集中或穿插训练,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或问题进行强化限时与变式训练。同时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讲评,错在哪,原因何在,如何避免。教师还可以依据分值当场评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只要长期坚持,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就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练练不忘,才能熟能生巧。
第五,方法总结。考前复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或内容数不胜数,各种类型的试题或练习更是永无止境。记不住,做不完,讲不尽。此时需要的就是学会筛选、甄别与取舍。教会学生能够从纷繁复杂中发现共性,在杂乱无章中找到规律。这才是考前复习的重点与关键所在。因此,每一节课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与提升,形成相对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与解题思路技巧等方法套路。
诚然,年年岁岁教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新一届高三考前复习工作已经拉开帷幕。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考前复习也必须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尽管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同或差异需要关注与研究,但也要总结并遵守一些早已被实践反复证明有效且共性的教学流程或套路。这就是年复一年高三一轮复习的基本范式或套路,应当自觉践行与传承。这不是教条,是规则。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