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1 17:07:00 阅读:119 发布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粤教研【2020】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在广东省的落地落实,切实推进广东省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27日至9月1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23年广东省中学地理学科教研员岗位研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全省21个地市的专职、兼职地理教研员及地理学科教研基地骨干教师共220余人参加了研修活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深圳市省级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张静老师和多位区教研员及基地成员参加了本次研修活动。
张静老师与基地成员合照
1
8月28日
开班仪式启动
课程育人价值新启迪
研修活动大合照
8月28日上午,研修活动顺利开幕。开幕式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张静老师主持。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 张静老师 主持
开幕式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正高级教师曾令鹏主任致开幕辞,他对各位地理教研员和学科基地骨干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曾主任勉励教研员们,应提高“四个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到日常教研当中,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
正高级教师 曾令鹏主任 致开幕辞
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李秀彬教授作题为《地理课程育人价值的思考》的专题讲座。李秀彬教授从“人的地理本性”、“地理本性与地域偏见”、“心象地图与错误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无意识”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他以生动丰富的案例为支撑,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些概念,并探讨了它们对育人价值的彰显。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秀彬教授 做讲座
8月28日下午,原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郭长山老师为初中研修教师们作题为《初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下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讲座。郭老师强调中考命题应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并对考题问题设置进行优化设计。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方面的优化中,郭老师建议借鉴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以实现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并以《中国分区》为例,探讨了大单元教学、主题式教学与作业设计。
原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郭长山老师 做讲座
2
8月29日
专家指导课程设计
省级基地项目成果展示
8月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知行书院院长,义务教育粤教版地理教材八下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伟教授作题为《生态文明教育下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知行书院院长
黄伟教授 做讲座
黄教授从地理视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自然教育、国内外自然教育与研学开展的现状、生态文明教育视角下自然教育与研学实践的意义、自然教育与研学的实施、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路径、自然教育中的志愿者团队”等主题内容,并以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的一般路径。
8月29日下午活动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冉杰老师主持下有序开展。来自中山市纪念中学的广东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马懿宁博士带来了《高中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设计》的主题分享。马博士通过剖析目前存在着的课改理念不明、教学理念滞后等问题,指出了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有利于培育“三有”时代新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转变育人方式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进而提出以研学形式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 冉杰老师 主持
广东省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
马懿宁博士 做讲座
随后,潮州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地理教研员邢广文、河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地理学科教研员黄中棠老师、湛江市遂溪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陈秋跃老师以及本基地负责人张静老师带来不同地市初中地理教研基地的成果展示。
张静老师以《创新驱动素养发展,先行示范立德树人》为主题,讲述了深圳市以“一核二维三向度”的建设理念,从项目概述、建设措施以及建设成效为切入点,全方位展示并交流了本基地的建设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张静老师突出了基地在“探索单元教学”,“开发乡土教学资源”,“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的扎实成效,介绍了基地在区域辐射与示范、助力教师成长以及送教帮扶等多个领域的引领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展望。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 张静老师 做讲座
3
8月30日
深入解读新课标要求
工作坊研修提升教学能力
8月3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周尚意教授围绕主题《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开展专题讲座,周教授从生活情境出发,基于要素关联能力层级测评和空间关系评判能力层级测评,选取珠海和南亚两大区域,融合大量多维度的区域素材,对初高中的新课标要求进行分解比对,并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两大区域的空间结构关系,最大程度还原了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思维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博导
周尚意教授 做讲座
8月30日下午为工作坊研修的时间,初高中教师针对不同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讨。深圳市的区教研员及省级基地成员分属初中地理1班,在班长张静老师的带领下,各小组开展了“双减”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展示汇报。会议由深圳市省级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成员刘杨老师主持。
初中地理1班工作坊 刘杨老师 主持
工作坊研讨过程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集团总校长、副教授彭司先校长为工作坊成员深度解读了“双减”政策,并对小组汇报进行了针对性点评指导。
彭司先校长肯定各组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同时也指出教师要认真研读“双减”政策,要从作业功能、作业习惯、作业评价上继续深究,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最后,班长张静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我们应该从彭校长的点评中,认真研读“双减”政策,从而深刻理解“双减要减什么;认真思考如何减无效作业,如何从作业习惯、作业评价上改善,实现提质增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集团总校长、副教授
彭司先校长 做讲座
初中1班班长 张静老师 作总结发言
4
8月31日
小组成果汇报展示
专题讲座探讨初心与使命
8月31日上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集团总校长、副教授彭司先,原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姚雁,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玮曾玮,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林媚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争胜,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育部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徐颂军六位专家亲临指导,大会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主任、地理教研员孙利秋老师主持。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部主任、
地理教研员 孙利秋老师 主持
大会上,各研修班级代表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成果汇报展示。其中,基地成员杨洁兰老师作为班级学员代表汇报了《课程视域下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地形与区域发展为例》的集体研修成果。
初中1班汇报代表 杨洁兰老师 做汇报
8月31日下午,会议由张静老师主持,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地理和研学旅行教研员施美彬老师作题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地理教研工作的初心与使命》的专题讲座。施老师强调教研员要根据新时代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变革,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及教书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施老师勉励教研员老师们提升“四个服务”能力,在各地地理教研中发挥其引领性作用,更好地推动广东地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随后,施老师对研修活动进行了总结,并为基地交流成员、研修学员颁发证明。
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 张静老师 主持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学地理和研学旅行教研员、
正高级教师 施美彬老师 总结发言
本次展示交流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不仅增进了与会人员的交流互动,也为基地的发展指明了专业方向,更为基地高质量地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注入了新动力。
基地学员学习心得
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李姣姣
我深感荣幸能参与此次广东省中学地理教研员岗位研修培训,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盛宴,更是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此次培训汇聚了国内及省内中学地理教育领域的杰出专家,他们的洞见和见解如同一道道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径,也让我对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在课例设计与分享环节,各位学员代表展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令我印象深刻。每一组都以其独特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展示了地理教学的无限可能。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具备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这次培训让我深感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我会努力将所吸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入到未来的教学和研究中,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谨的态度,为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不断探索前行。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实验学校 林越
非常感恩有机会参与广东省中学地理学科教研员岗位研修活动,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在此之前,关于“双减”下的地理作业设计、研学活动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设计等有许多困惑,带种种疑问,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领略了名师风采,他们精辟的论述、独到的见解、渊博的学识,无不影响着我,既有理论的指引,也有案例的分享,真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让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敬叹之余,更多的是反思。新课程带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深入思考、学习、领悟地理学科的本质问题,并深挖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更要积极探索有趣、有效、有质的地理作业设计,以及尝试设计和实施地理研学活动,充分发挥地理的实践育人价值。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保持对地理的热爱,在地理教学中持续发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大冲学校 张进晖
本次培训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李教授从人的本性出发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对学科的思考有高度;周教授从身边的景观出发,利用两个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学科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堂的思考有深度;其他专家老师从跨学科学习、自然教育等方面介绍了他们的研究与工作,对课程的思考有广度。
深圳实验学校中学部 杨洁兰
李秀彬教授的讲座引导我们关注人的地理本性,以及地理本性与地域偏见、心象地图与错误的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他的讲解,我明白了地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培养他们的“走出去”能力的重要性。我意识到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正确认知和丰富的地理素养,能够更好地形成他们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竞争力。
彭校长向我们解读了“双减”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而郭长山老师则分享了作业设计的经验与技巧。通过他们的讲座,我深刻理解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提升作业质量的重要性。仅仅减少作业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关注作业设计的差异性和分层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而在小组的研讨与学习中,我充分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在与同行们的交流中,我不断汲取他们的经验和观点。大家互相启迪、共同进步,让我深刻领悟到了学习的敬畏之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学习的对象。
这次学习机会实在难得,我由衷地感谢基地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学习平台。通过参与这些讲座和研讨活动,我对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素养。我会将所学所得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不断追求进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地理教育。
转自:“深圳市省级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