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室空间微创新002】心平气和桌 ——社会情感能力“聊”出来

2023/8/8 10:15:25  阅读:11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龙猫的小红花 ,作者王琳老师

南山区王琳名班主任工作室

【教室空间微创新002

心平气和桌

——社会情感能力“聊”出来

教室:南山实验港湾学校 梦想之舟

学段:1-2年级

一、情境再现

在我所任教的低年级,孩子们课间可不会围着我问学习问题,通常围着我,都是为了那些“搞来搞去”的事情。更“要命”的是,当你尝试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娃们的对话几乎都是这样的:

“老师,他搞我”

“我没有,明明是你先搞我”

“你胡说,是你搞我我才搞你的”

“你骗人,是你先动手搞我的”......

最后,我们往往被孩子带偏,陷入根本讨论不出结果的是非判断中。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眼里的小矛盾,孩子们是很放在心上的。如果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尚不具备客观陈述事实能力的孩子极有可能参杂着想象,把问题带回家,告诉本就处在焦虑峰值的家长大朋友。这么一来,小矛盾,可能会引发信任大危机。

其实,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有个人来替他们主持公道,而是发展解决问题所需的社会情感能力。

 

该怎么做呢?在教室里放一张心平气和桌吧。

二、起效分析

心平气和桌将有效帮助进入一年级小社会的孩子们培养以下解决问题所需的社会情感能力:

 

1.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一年级孩子爱告状,主要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独立解决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而是代为处理,那么绝大多数孩子告状后,会把告状本身当做问题解决途径,即“我告诉了老师或爸爸妈妈,这个问题就已经被解决了”。这样一来,孩子就失去了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习得问题解决技能的机会。

但是,一年级孩子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怎样让他记得问题发生时自己应该尝试找当事人独立解决呢?我的做法就是请他叫上告状的对象,一起去具象可见的心平气和桌旁坐下,把告状内容亲自告诉对方,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也许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独立处理一个问题,但是他会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问题发生时,比起告状和任由情绪爆发,他们更被鼓励去心平气和桌,做为和平解决问题所需要做的任何事情。

 2.培养共情沟通能力。在课间众多告状中,“他打我”无疑是最高频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品行问题,而是行为习惯偏差和缺少共情能力、沟通能力。

首先,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是小男生多巴胺分泌比较旺盛,因此激动时或遇到问题,下意识反应就先动手解决了;其次,大多数孩子还不太能分清打架或打闹,比如生1觉得自己轻轻打着别人玩,结果生2回打力气大了,生1就来告状说自己被打了;最关键的,是一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先于语言能力,还没有掌握用语言表达感受,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生1笔掉了,生2想帮忙捡起来,生1的视角认为对方要抢笔,没有询问原因和解释的环节,直接打起来。

心平气和桌就是这样一个教育空间,鼓励孩子面对面把自己眼里的事情经过,自己心中的感受说出来,这样他不仅能学会表达,还能在倾听中理解对方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小朋友回家告状时口才都特别好,理直气壮的,但是一旦和小伙伴面对面坐着,哪怕自己是占理的一方,很多时候嘴里也蹦不出一个字。这是因为在家和爸爸妈妈对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他始终需要回到班级这个小社会场域,多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社交沟通技能。

3.培养客观陈述事实能力。

除了缺少沟通能力,面对告状对象孩子经常“哑口无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孩子回家后的“告状”极有可能掺杂了想象,与客观事实存在偏差。

比如我的一个孩子回家告状说同桌上课打她,家长当下就询问了为何不在校寻求老师帮助,孩子的说法是“同桌威胁我,如果我告老师会打我”。而当我得知这一情况,请双方面对面坐下来谈谈时,却发现同桌其实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两个孩子在心平气和桌真诚交谈,很快就理清误会达成和解。

心平气和桌上解决问题,要求双方必须坐下来面对面交谈,这样就避免了陈述失真的可能,继而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客观陈述事实的能力。

三、具体应用

(一)衔接系列课程,感知情绪

结合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首先,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系列的情绪认知绘本课程和影视欣赏课程。

在第一堂绘本课《罗伯生气了》中,小男孩罗伯的愤怒引出了“生气小怪兽”,它弄乱了书柜、摔坏了台灯,扔掉了罗伯最喜欢的玩具,直到罗伯平静下来,耐心收拾好屋子,轻柔说话,它才渐渐变小。在故事里,孩子们明白了,暴脾气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失控的情绪会伤害爱自己的人和物品,遇到问题时,沟通比发脾气更明智。

再结合绘本《苏菲的愤怒选择轮》,我请孩子们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进一步思考,当我们真的很生气,感觉生气小怪兽马上要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避免生气小怪兽跑出来搞破坏呢?

当孩子在做这些思考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开始对“生气”这种情绪有了客观认知,通过自我教育,明白“生气”的成因以及理解了管理“生气”情绪的必要性。

在第二节绘本课《我的情绪小怪兽》中,我继续带领孩子们认知情绪,有黄色的开心小怪兽,蓝色的忧伤小怪兽、黑色的害怕小怪兽、绿色的平静小怪兽,还有我们的老朋友红色的生气小怪兽。课堂上,我们通过大量联系生活实际的表达训练,与孩子一起探寻了和不同情绪小怪兽交朋友,和谐共处的办法。

课后,我们还通过一个活动作业,让孩子绘制了自己专属的情绪小怪兽,并创编自己和这个情绪小怪兽在一起发生的故事。通过泛灵化的演绎,让孩子对自己的几种基本情绪有了进一步认知。

最后,我们在影视欣赏课上观看了《头脑特工队》,让孩子通过动画进一步感知五种基本情绪之外的更多情绪。

(二)搭建语言支架,相机训练

有了情绪认知做铺垫,下一步就是带领孩子们搭建沟通的语言支架。关于感受的表达,我教给孩子们最简单的一句话:“当_____时,我感觉_______,我希望_______”并引导孩子反复使用。如:当你在课上找我说话时,我感觉很生气,我希望你能认真听课;当你打到我时,我感觉很伤心,我希望你能温柔一点和我玩。

通过简单的语言支架,让孩子熟能生巧,学会客观描述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知悉。

当需要表达歉意时,我则教会孩子使用道歉的三部曲——看见问题,表达歉意,解决问题,练习如何真诚地道歉。如:我把你打疼了,对不起,我下次会和你沟通解决问题。每一次孩子能好好的表达歉意,我都会鼓励他们知错能改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对自己行为负责,而不是被纯粹的愧疚感裹挟。

(三)布置温馨环境,提供道具

除了解决同学之间的误会矛盾,在心平气和桌上添加一些辅助道具还可以帮助孩子舒缓情绪。我常用的道具有以下几样:

1.选择轮

在转盘的不同格子提供一些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当孩子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可以通过选择轮来随机选择一个解决方法,建议搭配《苏菲的愤怒选择轮》绘本教孩子绘制自己的选择轮。其实,选择轮的作用更像是一种注意力转移,帮助孩子从失控的情绪中暂时抽离。当孩子情绪稳定后,问题才有了进一步解决的可能。

2.吉祥物、情绪抱枕

软乎乎的娃娃和枕头虽然不会说话,但却能给孩子柔软的安慰。在孩子情绪比较紧绷的时候,可爱的吉祥物娃娃象征着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因为娃娃不会对孩子的情绪或行为做任何的评判。抱一抱它,和它说说悄悄话,你会发现孩子渐渐能平和下来。

我们班的抱枕也很特别,上面印制了正面管教的情绪脸谱,当孩子需要沟通解决问题时,小枕头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另外,非常建议通过桌布、花束等道具为心平气和桌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感。孩子有一种常见的心态,就是害怕承认错误,担心自己犯了错不会被原谅,会被不喜欢。在布置温馨的和平桌上讨论问题的解决,也是一种环境的暗示,让孩子知道教室是一个包容接纳的空间,允许孩子试错,陪伴孩子成长。

由于教室不够,我们班在一年级使用的是原来的科学实验室,意外有了更多的空间,于是我便把心平气和桌安放在植物角和阅读帐篷区之间。平时,这里是孩子们课间休闲的场所,可以在这里下棋、聊天。当问题发生的时候,孩子们使用心平气和桌,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被批判的,能够更放松地沟通交谈。

3.清晰的语言支架/问题处理流程

一年级是爸爸妈妈用心手写的指示牌

(进入二年级,思维能力升阶后,我们的指示牌也变得更清单化了,我还把上过的课程附上关键图片,放在这个区域提醒孩子们该用什么语言沟通)

二年级的孩子们还投票选择了大家普遍信任的小朋友担任“和平大使”,遇到问题时,孩子们会一起来到心平气和区看,在和平大使的主持下讨论解决问题)

在心平气和桌上,有的孩子会用句式沟通解决问题,有的可能会用上选择轮或者只是和娃娃聊会天,他们最终总能渐渐感觉平和下来——无论是否找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许,他们只是理解了对方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孩子都会在过程中锻炼自己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实用链接

【辅助书籍/绘本】

1)《罗伯生气了》

2)《我的情绪小怪兽》

3)《苏菲的愤怒选择轮》

4)《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

5)《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

6)《正面管教》

【更多关于心平气和桌的故事】

(已发表于《班主任之友》2022.12月合刊)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