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8 10:13:17 阅读:142 发布者:
张幼琴
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绍兴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第二届绍兴市名师,浙江省小学语文低年级研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首批讲师团成员,人教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组成员。曾获全国小学语文拼音识字课堂教学一等奖。教学研究注重科学性,倡导基于学情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编著有《我的汉字启蒙书》《小学生小散文100课》《越语文课程地域文化开发研究》《周一贯序言书评选集》,参与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个人简介
林志芳
教育学博士,教授,儿童阅读推广人,当当网第八届最具影响力作家,“百课诗文儿童经典美文课程”主创。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阅读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儿童阅读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教育部国培计划小学语文方向“种子教师”,《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封面人物。著有《诗意语文课谱》《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品悟》《倾听花开——关注言语生命的小学语文教学》《小学生小散文100课》《一起读诗》《我的汉字启蒙书》等。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8期
【教学背景】
今年5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举行基于学情分析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为了研究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分别执教识字课,张幼琴老师给大班小朋友上了《天地人》一课。
【教学实录】
一、认识“你我他”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学的老师,姓张(手拿“我”生字卡片),你们可以叫我——(生齐:张老师。)张老师也很想认识你们。你叫什么?(举起“你”生字卡片,与生互动、问好)
生:我叫李汪萌。
师:萌萌,你好!谁还想用上这个汉字朋友来介绍自己?(师举“我”生字卡片,逐一拿卡片介绍自己)
师:(师举“他”生字卡片)请你告诉我,她叫什么?
生:她叫丹丹。
师:刚才我们用了“你、我、他”这三个汉字朋友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汉字真好,它可以帮助我们交流,帮助我们交朋友。
二、认识语文课
师:小朋友,你发现这节课与你们幼儿园老师上课,有哪些不一样?
生:幼儿园上课没桌子,这一节课有桌子了。
生:幼儿园上课没有字卡,现在这节课张老师有字卡。
生:坐的不一样,我们分成了四组坐。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坐吗?
生:我们要上小学的课。
师:是的,我们要走进一年级的语文课,体验一年级小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期待吗?(生齐:期待!)看,这就是一年级的语文书(出示语文书封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那个风筝鱼像真的一样。
师:看来你很喜欢语文书封面上的风筝,还给它取了名字,叫它“风筝鱼”,真好!
生:我哥哥也有这本书。
师:你哥哥就是一年级小学生呀?明年9月,你也要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
生:我发现了一只蝴蝶。
生:我看到书里面有拼音,还有字让我们认。
师:除了学拼音、识字,一年级的语文课里,我们还要学习朗读、写字、阅读等好多本领。
三、学习读课文
师:这就是一年级语文第一课。(生轻声朗读课文)好多小朋友都已经认识书里的汉字朋友了,那我们来读读这些汉字,并用铅笔把你认识的字圈起来。(一生上台圈画)
师:六个字里面认识了五个,真了不起!读读这些汉字。(生逐一读汉字)一年级小学生不光要认识汉字,还要学习朗读课文呢。(出示《天地人》教材内容)
师:这就是课文,上面是课题,中间两行是课文内容,最下面是要认的生字。接下来,学着一年级小朋友的样子来朗读课文。(出示学生朗读姿势
、儿歌:身坐正,脚放平,双手拿书向前倾。教师边说边示范。)
生:什么是“向前倾”?
师:“向前倾”就是微微向前面斜,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遇到不懂的地方会提问,是会学习的小朋友。(生摆好朗读姿势,跟读儿歌)这一组小朋友真有精神,小背挺起来了,朗读的声音会更好听。接下来跟着张老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出示:读准字,不拖音,一行读完停一停。)你们要仔细听张老师在哪里停顿。(师示范朗读课文)
生:“天地人”后面停了一下。
师:是的,读完课题的时候要停一停。
生:天地人,你我他,后面都停了一下。
师:是的,读完一行停一停,听起来很有节奏。那我们学着一年级小学生来朗读课文。(生齐声朗读,师挥手打节拍)小朋友真棒,就像一年级的小朋友那样,会朗读课文了。
四、认识“天地人”
师:课文里还藏着一幅插图,仔细观察,图中画了什么?
生:画了两个人在看风景。
师:他们在哪里看风景?
生:他们站在山上看风景,山上长着大树。
生:他们站的地方有很多草。
师:树啊、草啊,都长在地上。谁能把这三张生字卡片放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一生上台送生字卡片,把“天”放到人头顶上。)人的头顶上方是天。天,好大好大,好高好高!(拿出“人”识字卡)想不想看看我们祖先最早创造出来的“人”字?它来了。(出示甲骨文“人”:
)哪些地方像“人”?
生:上面是头,底下是他的脚,这个人弯着腰,伸出双手。
师:你上来用身体表演一下“人”。(生弯腰模仿甲骨文
)真像!古人是怎么创造出这样一个“人”字的?
生:这就像一个人,弯着腰,伸出手在做事情。
师:你猜这个人可能在干什么?
生:我感觉他在拎水。(生猜拖地、种田、鞠躬等)
师:你们猜得都有道理。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人可以直立行走、可以用手劳动、还懂得礼仪这三个特点创造了“人”字。后来“人”字变啊变,从原来侧身弯腰慢慢变成一撇一捺的“人”字。(学生纷纷做动作,双腿叉开,双臂下垂,模仿“人”字)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好多好多的人。张老师想与你们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听清楚游戏规则的小朋友一定会玩得很开心。我说一类人,如果你能对出相应的人,就跟张老师击一下掌。我们先来试试。
师:我说,男人……
生与师击掌:我说女人……
师:我说,年轻人……
生与师击掌:我说老人……
师:很好!我说中国人……
生与师击掌:我说外国人……
师:很好,你的“人”字发音特别准!
师:这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出示绘本《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职业,这就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是一个巨人。(播放视频《盘古开天地》)
师: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盘古很累,一直到死去。
生:我知道,盘古的眼睛后来变出了很多东西,变成了我们的人类世界,这样我们的世界就形成了。
师:盘古不但分开了天和地,他还创造出了世界万物,所以我们要感谢盘古。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天”。(出示甲骨文
)
生:我感觉是一个人飞了起来。
师:你发现这也像一个人?
生:是的,上面是他的大脑袋,天就在他头顶上。
师:人的脑袋上面就是天!“天”字有好多好多的朋友,张老师已经把它们放在你们的学具盒里。(好奇地打开看、认)“天”字的朋友在哪里?(举着“天”字识字卡)
生:“天”字的朋友是“蓝”字,因为天是蓝的。
师:我们可以组成“蓝天”。
生:“天”字的朋友是“秋”字。
师:我们一起来读,“秋天”。
生:还有“冬天”。
生:在这里,“雨天”。
生:在这里,“今天”。
……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那么多“天”字的朋友,请他们上台,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逐一读“天”字组成的词语)接下来,请表示季节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拿着“晴、阴、雨、雪”字卡的孩子走下讲台)还有哪些“天”字朋友是同一类的?谁帮张老师分一分,同一类的小朋友抱一抱?(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个小朋友抱在一起)你们是一类,都表示——
生:季节。
生:后天,今天,明天……
师:为什么这么分?
生:因为后天代表第三天,明天代表第二天,今天代表第一天。
师:它们都代表时间。这三个词语朋友排好队。
生:“天上”和“蓝天”是一起的。
师:都代表我们头顶的天空。“天”字的词语朋友,好玩吗?
生:好玩!
师:我们帮“天”找到了那么多的朋友,它有时候表示季节,比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时候表示天气,比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有时候表示时间,比如今天、明天、后天。(一生补充:有时候表示天空,像蓝天、天空。)
师:这就是有趣的“天”字。你看,这就是“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中间。今天我们学了三个有意思的汉字,我们来认一认。
生:天,地,人。
师:天,天,天在哪里?
生(比画):天在上。
师:地,地,地在哪?
生(比画):地在下。
师:天地之间立着人,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师:只有中国人才有这么有趣的汉字。跟张老师一起朗读儿歌,还可以配上动作哦!(播放音乐,师生一起律动)
五、“火眼金睛”找汉字
师:这几个汉字非常常见,它们不但出现在课文里,还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请大家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在教室里、走廊上、校园中寻找今天学的汉字,找到了与你的同伴一起分享。
(学生小组合作到生活中寻找汉字,有的在教室墙上找到“保护地球,从我做起”,有的在走廊上找到“今日天气”,有的在校园绿化带中找到了“人人有责”,教师拍照投屏,请学生分享。)
师: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区找找今天学的汉字,与爸爸妈妈分享。今天我们的课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明年9月,我们在小学见!
【赏析】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针对普遍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2022年4月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注重幼小衔接,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课程计划,并要求“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这对入学适应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幼琴老师进入幼儿园,与柯桥区幼儿园教师同场研讨,给大班小朋友上了《天地人》这一堂幼小衔接课。
这一课中,教师对小学学习常规的自然渗透、对游戏故事等学习方式的精心选择、对生活识字的有效引导以及对儿童思维发展的有效训练等,都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上课之初,教师就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小学的张老师”,然后引导孩子们发现这节课桌椅摆放与之前不一样了,这是按照小学的学习要求摆放的,提醒孩子们注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接触有关小学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了。然后,教师带领小朋友们认识语文教科书、认识课文、了解一篇课文的基本构成并学习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反复示范,让孩子们发现、总结学习要求,并通过歌诀掌握学习要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渗透学习常规的指导,如“小学生会听清老师的要求”,并及时鼓励表扬,如“你很像一个小学生了”等。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教学指令准确干净,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里进入了准小学生的状态。
《天地人》一课以识字教学为主,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生字作为僵化的语言符号去教授,而是时时注意生字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对接,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中主动识字,在识字中受到中国文化的教育。例如,在引导孩子们认识“你、我、他”三个字时,教师手持字卡,巧妙地运用自我介绍、相互介绍的场景,让孩子们在运用汉字的真实场景中,理解汉字所指的意义。在教授“人”字时,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甲骨文“人”字的字形,猜测造字原理,并在讲解中渗透“直立行走”“劳动”和“懂得礼仪”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三个特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汉字的智慧与奥秘。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更是通过
出示了本课生字在不同生活场景中运用,让孩子们在
中找出认识的字,引导他们形成生活识字的习惯,把教学从课内引向课外。
有人说,幼儿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还有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确实,5~6岁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身体认知与神话认知阶段,节奏感、游戏、故事等是其主要认知工具。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广泛运用游戏、故事、音乐、儿歌等手段,时刻注意调动孩子感知觉,注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作的参与,“找朋友”“击掌找相对词”“看动画片”“做汉字体操”等活动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趣味盎然,这体现了执教者对学习者认知心理的尊重,也体现了执教者真诚向幼儿园教学方式学习的态度。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节课中教师对儿童逻辑思维力培养的重视。从表面上看,儿童主要采用形象思维,但实际上,逻辑思维已经渗透于形象思维中逐渐萌芽并不断发展。这节课属于语言活动课,也可以看作是一节前语文课、准语文课。我们都知道,语言教育肩负着发展逻辑思维的内在使命。语言背后是思维,语文教育向来重视在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执教者抓住词语这一最小的逻辑单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人”字时,教师与小朋友击掌找相对词,引出“男人—女人”“年轻人—老人”等词语。在学习“天”字时,教师让孩子们为“天”字找朋友,并把所有带“天”字的词语进行分类,让孩子发现,有时候“天”表示天气,如“晴天”“雨天”“阴天”;有时候“天”表示四季,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等。这两处教学都是先拓展再分类,属于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训练。
当然,幼小衔接段的识字教学存在许多现实的困境。例如,母语环境下,孩子的识字水平绝非真正 “零起点”,否则这节课中的许多拓展都难以顺利实现。那么,如果大多数儿童课前已经认识所出示的生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该如何设定?教学之前,孩子们的识字量与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何精准掌握学情,做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诸如此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华东师大的刘晓东教授在2019年就撰文提出了“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的理论问题,指出小学教育界应当高度重视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问题,主动地去衔接幼儿园。张幼琴老师去幼儿园执教的《天地人》一课,是一种可贵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小幼衔接”视域下语文教育的多种可能。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关注这一问题,参与到相关教研中来。
【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基于学情分析的入学适应期语文课堂重构研究”(编号:Z2022028)】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山东省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