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丨桥航路小学举行市区级开题及中期报告交流会
2023/7/5 16:15:09 阅读:62 发布者: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实践和社会期望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逐渐成为现实,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研究课题的教师,已势在必行。为提升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6月15日下午,郑州航空港区桥航路小学举行了一场市区级开题、中期报告交流会。
会议初始,孙艳丽老师就各课题的大致情况进行了重点说明,使参会的老师们对其他团队的课题研究进展有了进一步地了解。接下来就是各课题组主持人的交流阐述了。
楚红霞老师的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高段计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和“学生能力”初步开展问卷和课堂等活动。他们课题组一开始就做得扎扎实实。
美术老师王娟的《互动式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桥航路小学低段学生为例》课题与语文绘本课进行融合,结合我校的六一艺展、诗配画等活动为支架,把互动式绘本融进了学生的平时学习中。
《关于小学一年级学生书包整理习惯养成的研究》是经验丰富的低段教师李培的课题。她把课题融到了班队会、道法、课堂微班会中来,时刻关注孩子习惯的养成。由于孩子还小,她把另一个切入点放在了家长的配合上。在一年级的书包整理习惯培养方面,她反复尝试自己小点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善提升,反复如此,已形成了相关的论文和设计。
英语教研组长王喆老师的课题《小学高段英语巧用配图提升阅读能力及以读促写的教学研究》,更是注重实践运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她们这学期组织了多项活动来提高课题的质量。
谷梦珂老师借助我校的校本课程《“12岁以前”的语文》,定下了《在经典诵读中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她们非常注重老师自身的提升,除了阅读国学方面的书籍,还共读了《了凡四训》等书籍。她们借助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和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正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修养。
课题经验丰富的刘菊英老师关注了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低段学生,她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目标明确,内容明晰,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学科,观察交流学生现状,她们理清了问题所在,为后期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接着刘老师对她们的市级课题《单元主情景图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又做了开题分享,通过现状和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单元情景图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问题明显,此课题也是结合我们的实际现状应运而生,相信会为我们英语教学带来较大改变。
在李亚军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的课题《以应急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顺利开展。课题组成员岳震寰老师做了详细的分享。同时岳老师也给了其他分享者中肯的建议。岳老师强调:过程材料要保存完好;要把材料做细;要形成前后的效果对比等。
“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从事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必须要有良好的问题意识。选择问题时,需要辨别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老师们思路清晰,在交流分享中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学然后知不足。”老师们抓住本次交流机会,针对自己平时研究中的困惑互相请教,彼此交流。或课题如何推进,或研究中的问题如何梳理,亦或下一步计划依何而写,问题或大或小。刘菊英老师为大家清晰地指出了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注意事项,还有误区。听后,我们的方向感更强了。
仰高笃行,知新致远。孙艳丽老师深情地总结了本次交流活动。她深深地希望我们往后的岁月里,彼此能静心上课、潜心研究。教无涯,研无尽。相信,老师们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转自:“郑州航空港区桥航路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