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我感觉“通透”了——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研修感悟

2023/6/21 9:31:33  阅读:170 发布者:

/ 齐聪聪  山东省博兴县实验小学

由于2022年暑期没有全程参与张爱军博士对我校的教学设计实操培训,我对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尽管也读了张博士《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张秀荣主任也再次给我们进行了培训,但还是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因此,今年春学期有机会再次参与培训和学习,我就全身心投入,尤其是当张博士再次应邀前来我们学校指导、我很幸运地被推荐为科学组的重点辅导人员。这次张博士是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证阶段,是以校本研修的形式进一步研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这次活动,我上一节小学科学的研究课。课前的教学设计一对一指导,反复修改完善,再加上上课实证,以及课后的研讨、再修改……我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煎熬、痛苦、迷茫……但最后是清醒的。真的是收获满满,感慨万千。

一、 教学的关键是设计

我们都知道,工程的关键是设计,也可谓设计是工程的核心。因为只有设计才能建立、规划独特的工程构架,设计将整个工程活动联结成了一个整体。 而一课完整的教学就相当于一项工程,其关键也是教学设计。只有设计做好了,才会有优秀的“人造物”,也就是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呈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大部分时间用在对课堂实施阶段的研究,忽略了基础性、本质性的设计。并且,一堂课下来,如果有遗憾,反思的也不是教学设计,而是课堂实施过程的具体反思。所以,以往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哪个环节该怎么做。这就好比是工程设计还没做好,或者是抛却工程的设计去直接进行工程实施,还边实施边不断改变实施方法。这不仅违背了工程建设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思路,也违背了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事倍而功半。

因此,从道理上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根基是教学设计!

二、 实践出真知

其实在张博士20022年暑假来博兴县实验小学之前,我已经阅读过《备课专业化》这本书,但我大脑一直是在打架的。我一边认真接受着CLTA教学设计理论,但又同时反问:为什么这样做,教学用书上不是有很明确的目标吗?编书者已经是大咖级别的了,人家的教学目标已经有了,还用得着咱自己又是课标分解,又是目标叙写的,是不是画蛇添足呢?但我还是试着接受CLTA教学设计,当时的目的仅仅是要跟进学习。但通过这次全程的培训,我对张博士以及他的《备课专业化》真的是心悦诚服。不必说课标摘录,也不必说课标分解,单说这次教学设计中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张博士的指导下就做足了功夫,都是依据课标、依据教材、依托实际情况进行的。教材分析我们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针对课标摘录部分,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于感觉课标中很难体现的要求都根据学生年龄、学识特点通过一定的方式一一解决;学情分析是通过具体的调查问卷完成的,不是“大部分……”,而是根据实际调查问卷具体到数字,相当准确了。我们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准确了,我们提问题的内容、方式就不会让学生无从回答,课堂预设基本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了,而不是等试讲完后才知道该怎样问、问什么。

在张博士指导下这样一篇教学设计完稿后,感觉对这节课无论从课标到课标分解、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估任务再到教学活动的设计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透”状态,然后再来进行课堂实施,感觉轻松多了,没有那么多走上讲台前的犹豫、顾虑,课堂目标达成度和预想的对等。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高效课堂吗?

因此,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毋庸置疑是设计!

三、 学无涯,思不止

记住来时路,方知向哪行。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实操之后,我们还要不时地研读《备课专业化》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这两本书。我们还需要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实操水平的提升,不能是成功了少数的几个案例,这只是“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路上的一小步,仍需要理论和实操技能都提升。

我们很多次培训都是培训学习时感动、激动,培训完后一动不动。我们要彻底改掉这种惰性,真正行动起来,做个学习型教师。不仅仅向书本要知识、还要多多与其他老师、专家讨论、请教……这提升的不仅是我们的业务水平,还有我们个人的教师魅力,这难道不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促进因素吗?

在这次培训过程中,结合张博士的实操指导,我也不断地在针对性地回头反复翻看《备课专业化》《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课例式解读》等专业书籍。为了方便学习,《备课专业化》和《课程标准》除了学校统一购置的一本以外,我还自行购买了两本《备课专业化》,一本放在家里,一本随身携带。课标亦是如此。

我们在脚踏实地读书、学习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要不时地停下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这不仅能让我们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中的问题,而且在反思中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的自我教学意识、自我指导与批评能力,还增强了我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反思型的教师更能在教学上纠错创新,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当我们有新想法或新的灵感时要及时记录,让这种习惯成为自然,在不知不觉中中我们就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不断反思中形成的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会相对完美,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学生,也完善了我们自己。

结合张博士的指导,结合我的教学设计,我进行了深入思考。其实,在培训伊始,尽管张博士的指导我都一一记录,还是不能全部消化。于是,我对课标和教材进行了反复地深入的阅读、思考。如:对课标这部分内容各个年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方才理解张博士的这部分指导。对教材我进行了反复地阅读,教学用书也让我多次翻看,专家的教材解读视频亦是不只一遍地看,不停地思考、记录。对课标、教材不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如此一来,大大助力了我们的学教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四、无惧无畏的精神植入身心

在这次形式多、耗时长的培训中,我经历了半清醒(自我感觉清醒)、迷茫、痛苦、挣扎……但努力就有收获、坚持就会胜利,终于在明明白白的情况下改出了一篇算是能拿得出手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增强了教学研究的自信。这次培训指导也让不怕苦难、无惧无畏的精神深入我心,相信我们整个科学团队也如此。

  

总之,这次培训指导让我和实小的其他老师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在这里,再次感谢张爱军博士的指导,感谢实小领导提供的机会,感谢团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我们整个实小团队会继续追随张博士的步伐,在我们学教评一致性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教育教学贡献最大的力量。

博兴县实验小学 齐聪聪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