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0 9:01:38 阅读:60 发布者: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研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2023年13-17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承办、东莞市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协办的2023年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研员岗位研修在东莞市厚街镇举行。
6月14日上午,开班仪式隆重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要志东老师介绍本次研修活动的目标:新课程新课标的理解与落地;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能力提升;探索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有效路径与方法。要老师鼓励研修代表学会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认真完成研修任务,形成高质量学习成果。
开班仪式之后,国家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李锋授为研修代表们带来主题讲座《素养导向的信息科技教学策略与实施》。在讲座第一部分,李锋教授从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师在新旧课标交替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基于“科技并重”的理念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理解计算思维教育与“编程学习”?李教授建议紧抓“问题解决”,设计涵盖“任务需求分析”、“问题解决算法设计”、“编程实现问题解决的算法”、“运行和调试程序”的学习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思维的过程,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与编程学习结合,将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框架,以此发展计算思维。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处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与“机械操作”?李教授强调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不等同于新技术工具的操作,而应从问题链和任务群的设计,让学生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看待信息社会责任与“课堂案例”?李教授提出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不应仅是故事触动,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技术因素、个人素养、社会环境等方面研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从技术方法与工具层面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环境中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第四个问题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做好衔接?李教授指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侧重让学生“体验——感悟——实践”,初中人工智能教育侧重引导学生理解简单原理并进行应用,高中人工智能教学侧重引导学生编程验证并进行创新应用。李教授还举例阐述从算法分析理解、实现人工智能预测的教育方法。
讲座第二部分,李锋教授为了让研修代表们更好理解课程模块的设计,首先阐述学科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六条主题线索的内涵和联系,分析各课程模块的内容要求,提出“单元设计——目标引领——评价贯穿——活动实施”的教学建议。接着,李教授重点与研修代表探讨什么是单元学习主题,建议通过建立单元知识结构、设计多领域情境、设计挑战任务来确定学习主题,把握好单元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发展性、可实现性、实践性,单元学习评价应避免弱化过程评价、缺少评价工具、与单元目标不一致等问题。最后,李教授对开展单元主题活动面临的课时、资源限制等现实问题,提出课内外结合、小组分工、多种资源开发等解决办法。李锋教授的讲座紧扣新课标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与“痛点”,提出极具参考性与可操作的建议,有效地解答了研修代表的困惑。
6月14日下午,研修代表来到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开展“自主可控、自主创新,智慧教育转型国产化发展之路和信创人才培养”的主题学习。首先,麒麟软件有限公司广东教育行业销售总监刘晖作主题为《国产操作系统发展之路》的报告,刘总监从操作系统安全开始,列举国外在信息科技领域对我国的种种威胁,提出自主创新势在必行。接着,刘总监介绍我国在操作系统自主创新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加速推进自主创新的有关举措,再以麒麟操作系统为例,向研修代表展现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研究成果。随后,华为终端广东政企政教业务总监任建宇作主题为《智慧教育 擎启未来》的报告,任总监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数字经济开始,介绍我国的信创产业打造中国自己的ICT产业链的愿景,介绍华为公司如何在面临种种国外围堵的情况下坚持进行自主创新,实现根技术和软硬件生态的快速发展。两位总监都介绍了企业在人才培养与教育领域所做的努力,期望企业能与教育领域的专家、一线教师合作研究国家信息创新如何融入学校教育。要志东老师在两位总监的报告之后发言,提出信息科技教师要有作为国家自主创新、自主可控科普教育主力军的使命感。李锋教授也从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自主创新”与“自主可控”出发,提出要引导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自主创新的信息科技,培养自主可控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最后,研修代表在华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领略园区风光,感受企业文化。
6月15日上午,研修代表来到东莞市厚街镇三屯小学开展研讨活动。活动伊始,东莞市厚街长河道明学校的余家成老师便带来示范课《团花剪纸中的循环——认识循环结构》。这是一节非常特别的信息科技课,因为在课堂上学习的除了三屯小学的学生,还有韵光市翁源县龙仙第一小学。这节课采用了“互动课堂”的形式,由东莞余老师主讲,与韵光市翁源县龙仙第一小学形成双师互动课堂,远程实现课堂同步与实时互动。余老师以两校同学互送市花的温暖情境导入,引出剪纸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再提出本课探究活动——编程绘制团花剪纸。余老师以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用自然语言与流程图描述三角团花剪纸的算法,再编程验证算法,用循环结构编写八角团花剪纸程序,总结运用循环结构进行结构化编程的方法。接着,余老师让两校学生发挥创意,进行知识迁移,编程绘制不同形态的兰花。最后,引领两校学生进行评价交流,并在欣赏“各族人民团结一家亲”的美好剪纸作品中结束本课。
接着,东莞市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的杨桂冰老师以本节课为范例,与研修代表分享了东莞市厚街镇数字教育发展规划。极富教育情怀的杨老师展示了基于真实场景的数字教研、异地协同教学模式的数字教学等场景,阐述了双师课堂与协同教学的策略与实施方式。理念与技术相融的新颖有效的数字化教育教研模式,拓宽了研修代表的眼界与思路。
随后,东莞的教研团队为研修代表带来了课例展示与专题讲座。来自东莞市东城第三小学的叶丹老师以说播课方式展示课例《探秘小能手——探究算法的效率》。该课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对比顺序查找法和二分查找法的优劣,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亲历发现问题、设计算法、验证效率的探究过程,进而总结规律,迁移知识根据生活情境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紧接着,来自东莞中学初中部的胡晓琪老师带来新课标下初中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享,胡老师以粤高版八年级下第三章《走近物联网》为教学内容,设置《物联网——最熟悉的陌生人》、《物联网感觉的奥秘》、《智能交通灯》、《远程控制智能小灯》、《物联安全卫士》等大单元任务群和问题链,将知识内容与生活真实情境结合,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将活动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课例展示之后,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张宏杰老师带来《聚沙成塔 协作共赢——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设》的专题讲座,介绍了这一智慧教研模式的主要理念以及开展策略。
上午研修活动的最后一项是“教研沙龙”。在要志东老师的主持下,研修代表围绕上午的课例与专题报告进行交流发言。研修代表对三节落实新课程理念,凸显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精彩课例纷纷点赞,也结合东莞的特色教研模式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受到的启示以及萌发的工作思路。教研基地负责人方少芹老师分享了从要志东老师、张宏杰老师、杨桂冰老师等“教研人”身上感受到的精神与力量,并与在场的研修代表共勉。沙龙的最后,要老师勉励研修代在未竟的研修活动中要勇于主动表达,积极交流,从而拥有更多的收获。
6月15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朱彩兰老师带来了题为《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的分享。朱老师从信息科技新课程理念说起,结合自己多次担任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评审专家的经历,给研修代表带来了丰富而富有代表性的课例。在用课例阐述完如何落实“反映数字时代正确育人方向”“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遴选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倡导真实性学习”“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的新课程理念之后,朱老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揭示了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的由来及关系,并展示了单元教学设计以及课时教学设计的表达。朱老师的分享给了研修代表诸多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思路和方法。
6月16日上午,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信息科技教研员,特级教师陈明宏老师率先带来主题为《聚焦课程,打造团队,引领发展——教研工作的使命与担当》的分享。陈老师从“教研工作基本使命”、“教研工作应有担当”以及“中山信息教研的思与行”三个方面阐述了卓越的中山信息科技教研工作的由来、做法及成果。陈老师的分享给予了伙伴们诸多启示,启迪、开阔了伙伴们的工作思路。
接着,基地负责人方少芹老师为研修伙伴送上了主题为《教研“不器”》的分享。方老师首先从自己的工作经历说起,介绍了揭阳信息科技教研是如何从学生中心演变成学科文化,又是如何超越学科文化梦想追逐中国“大先生”,最后回归主旨——教研不器,即教研应让教师之思不器,让教师之行不器,让教师之量不器。
上午的最后时光,是分组研讨。研修团队共分为6个小组,各小组经过酝酿之后,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做研修活动总结。收获满满、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是所有小组的共同感受。
16日下午,四位嘉宾进行了主题分享,其中茂名市教师发展中心的黎珍老师分享了《教研思与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良辉老师分享了《面向中小学的计算思维培养》,韶关市教科院杏建红主任分享了《新课标背景下信息科技学科文化育人的策略》,广州市黄埔区教科院金鑫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教研基地的实践与探索》。每位研修伙伴的分享都折射出他们在教研岗位上努力的轨迹与成就。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尽管相聚短暂,但这场教研盛宴将永留研修代表的心间。感谢省教研员要志东老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感谢东莞教研团队的倾情付出。笃行求知,研无止境。相信有了这场研修的引领,广东信息科技人在践行新课标的路上,将越走越好!
转自:“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基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