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地市报道 | 金华永康:搭建学习支架 培养科学思维——永康市“雏鹰工程”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班第五次培训活动

2023/6/19 16:53:19  阅读:87 发布者:

搭建学习支架

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202362日,由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雏鹰工程”——小学科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班开展了以“如何搭建学习支架”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学员们以课例观摩为载体,深入探讨了通过材料改进、活动优化、记录单设计等方法,搭建学习支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课堂观摩(一)

胡学卓老师执教《仰望天空》

课前,胡学卓老师发现课本原型实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观察人员难以保持同一高度、实验距离测量误差大、所需空间较大等。经过反复实验,胡老师对材料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改进:第一,将模拟月球和太阳的球体分别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底座上,是两者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二,缩小材料比例,节约空间,控制实验空间在一张实验桌的范围之内;第三,用皮尺的一面紧贴桌子的边缘,便于测量;第四,明确观察纸筒的前置位置。特别是关键问题的处理,胡学卓老师先通过视频展示,再用放大照片有针对性的进行活动优化方法的讨论,步步为营,有的放矢。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认识到了物体看起来的大小与距离远近有关。同时,多次运用维恩图比较太阳与月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培养了学生用比较的思维来概括和归类。

课堂观摩(二)

吕梦婕老师执教《地球的形状》

吕梦婕老师在设计《地球的形状》一课时,发现学生在做“帆船进港”模拟实验时,总是难以描述实验现象并获取证据。于是,吕老师分别进行了材料改进和记录单设计,来初步搭建学习支架,让科学实验操作更具规范,科学探究更趋合理。吕老师设计的图示记录单,针对一部分难于讲清楚的实验而开展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指导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图示记录单上的学习支架,按图示要求,分步骤操作。这样的学习方式简单、易行、有效,学生的可操作性强,实验的成功率较高。

智慧引领  共话成长

周敏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针对性评价与细致指导。她认为材料改进、活动优化、记录单设计这些探究式学习载体是以学习支架的方式进行串联、衔接。搭建这些学习支架,为了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和思维发展,形成有效学习过程并规范学习行为。老师们在课前根据不同内容,需要对实验进行细致的考虑,尤其是提供的材料尽可能说明问题。制定计划时,师生之间关于材料的讨论和实验方法的讨论要充分,特别是关键问题的讨论,需要层层深入、拨云见日。

科学教师观摩课例后,梳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的生成性资源,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为课堂教学建构积累经验。永康市“雏鹰工程”为永康市小学科学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来源:科学与你有约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